中國園林名築

乾隆盛世皇家造園藝術(三)

3、一樹一峰入畫意,幾彎幾曲遠塵心

乾隆自詡「山水之樂、不能忘於懷」,曾於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先後六次到江南巡行,足跡遍及揚州、無錫、蘇州、杭州、海寧等私家園林精華薈萃勝地。

乾隆以他的特殊地位與文化素養,一是欣賞,二是佔有。故他在「眺覽山川之佳秀」留下了大量的詩篇外,還將許多寵物攜歸內府,如文房四寶、揚州九峰園的太湖石峰、杭州南宋德壽宮遺址內的梅花石等。此外,凡他所中意的園林,均命隨行畫師摹繪成粉本「攜園而歸」,作為皇家建園的參考,提高北方園林的技藝水平。在客觀上乾隆促成北方與南方、皇家與民間的造園藝術的融匯,使皇家園林藝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體表現在:引進江南的造園手法、再現江南園林的主題、甚至到具體仿建名園。眾所周知圓明園內「坦坦蕩蕩」景,吸取杭州西湖「玉泉觀魚」主題。清漪園的長島「小西泠」一帶,則是模擬揚州瘦西湖「四橋煙雨」的構思。避暑山莊湖區主景金山亭、西苑瓊島北岸的漪瀾堂,均是再現鎮江「寺包山」格局的金山與北固山的「江天一覽」勝概。頤和園的諧趣園之前身,即是效仿無錫寄暢園。

乾隆在《惠山園八景詩序》中寫道:「略師其意,就其自然之勢,不捨己之所長」。皇家園林得到民間養分的滋潤不僅豐滿了園林技藝的領域,運用北方剛健之筆抒繪江南絲竹之情應視為藝術的再創造。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