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者提出李自成之死新說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9月14日訊】廣東省樂昌市考古學者、農行樂昌支行退休幹部丘陵依據史料記載、大量的民間傳說以及自己近20年的實地考證,近日向社會公佈了關於李自成之死的新解說,從而否定了史學界原有的「九宮山說」和「夾山寺說」。

據信息時報道,據史料記載,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失敗後,李自成一干人成了清兵捕殺的對象。有關其來落,幾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成為一宗歷史懸案。有關兵敗後李自成的下落,目前有史料可查的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在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二是「禪隱」湖南石門縣夾山寺。

而粵北樂昌市考古學者丘陵近期則提出了自己的「新說」,稱李自成化名「曹國公」,曾在粵北樂昌市金城山的「萬古金城」蜷伏6年,後不幸為自己內部的叛軍所害,死於「湘粵之途,馬背之上」;又稱李自成及余部「高桂英(夫人)、宋獻策(軍師)等最後都歸宿於南嶺山脈。」

據丘陵介紹,目前史料中記載的李自成兵敗後,大順軍分兵兩路南撤,而據其考證,實際上應該是分兵三路,由襄陽經荊州、澧州、鳳凰、廣西龍虎關、連縣、宜章莽山,最終到達樂昌金城山。

丘陵說,到達金城山後,李自成即化名「曹國公」,利用這一帶險要地勢,著手打造大順南國京城萬古金城,並以此為根據地,北邊與皇后高桂英率女兵據守的坪石金雞嶺相望,東邊與軍師宋獻策率部鎮守的慶雲湊雲山相依,聯明抗清,直至被叛軍所害。死後葬於金城山的山嶺中,後被太子移遷至佛地湊雲山,當地流傳的一首隱詩,「前三山,後三山,面前流水轉九彎;左有青龍倚皇榜,右有白虎朝馬山。」隱喻了李自成所葬的位置。

據丘陵介紹,「曹國公」就是李自成,這在粵湘考古專家已經考證,而樂昌梅花一帶,民間歷代相傳,眾口一詞都說,曹國公不是姓曹,而是姓李,人稱李大人。丘陵還介紹說,當年曹國公部眾萬餘,石工數千,石頭建築如城牆、廊亭、廟宇等均標誌有龍形圖案,這象徵著曹國公為真龍天子,而在明末清初,李姓之真龍天子,除李自成之外,別無他人。

他還指出,除了這些石碑、遺址以及當地民間傳說之外,在金城山一帶,山勢險峻,易守難攻,山頂又可屯兵,是英雄用武之地,這也為李自成屯兵提供了地理條件。另外,化名曹國公的李自成到過鳳凰、龍虎關、莽山一帶,在當地的縣志中均有記載,而此前已論證過的軍師宋獻策與太子逝於慶雲湊雲山之說都印證了自己的新說。

丘陵表示,還將在這一帶作更深入的考查,以便為新說找到更多的證據。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裏耶古劍刺向歷史 楚式青銅雙色劍現身酉水
河南魯山發現中華劉氏起源地劉累故邑
考古學家發現聖經故事可能是史實
學者研究  台灣原住民是玻里尼西亞人祖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