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年包機協議 兩岸融冰契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沂鋒台北十五日電)兩岸新年包機達成協議,今年新年將看到兩岸分隔五十五年來,第一架中國民航機直飛台灣的歷史性畫面。這次澳門協商代表雖非海基、海協兩會人員,卻有兩岸官員與會,屬正式協商,新年包機協商已為兩岸嚴峻形勢帶來融冰契機。

新年包機協商完成後,未來中國是否派遣人員到台灣向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家人致意,以及在「江八點」發表十周年,中國將以何種形式、發表何種談話,都將是改變兩岸目前僵局的機會。

早在去年十月間,就有人提出二零零五新年包機,但是中國大陸一再以違反「國內事務原則」為由拒絕。去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國大陸啟動「反分裂國家」立法行動,更讓兩岸包機遙遙無期。

不過,中國國台辦卻在今年一月十二日舉行記者會,說明新年包機原則,雖然排除台灣陸委會與海基會官員參與,但為了讓協商順利推展,中國也表達考慮在協商中加入「技術官員」,讓新年包機露出曙光。

中國民航總局台港澳辦公室主任浦照洲以大陸「中國民航協會常務理事」、「海峽兩岸航空運輸交流協會副理事長」的民間身分,發函邀請台北市航空運輸同業公會理事長樂大信協商。雙方敲定在澳門協商,下午順利達成共識。

一九九八年第二次辜汪會談後,兩岸協商受「兩國論」影響,官方會談中斷長達六年以上。這次兩岸重啟協商,讓新年包機成行,雖然不能保證自此打開兩岸制度化協商大門,但如果新年包機飛不了,意味連民生議題都無法讓兩岸重回談判桌,展望未來,兩岸前景將更不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陸委會官員透露,美國在新年包機兩岸談判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官員表示,政府去年就透過外交管道,希望十二月訪問中國大陸的美國國務卿鮑爾轉達台灣願意商談新年包機的意願。去年十月二十七日,鮑爾離開北京的第二天,國台辦發言人張銘清就釋出「以台港模式進行新年包機談判係屬可行」的說法,官員分析,鮑爾傳遞復談的訊息,的確發揮了一定的效果。

雖然中國國台辦在包機協商的最後時刻否決「台港模式」,將新年包機限縮為個案處理,陸委會也質疑「中國大陸的自我設限,讓新年包機協商範圍可能受到侷限」,但無論如何,新年包機協商,已經啟動兩岸協商新局,如何接續這個起點,尋求對話,是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