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過後省思 亞洲如何展現團結因應災難

標籤:

【大紀元1月25日報導】(中央社香港二十五日法新電)亞洲去年底發生的海嘯浩劫是一件獨特的洲際大災難,造成從泰國到馬爾地夫各地的嚴重損害,也引發亞洲做為一個區域如何因應的議論。

除了展現在面臨困難時刻,各國願意合作的能力之外,亞洲國家對於這起悲劇的反應顯示,宿敵也準備放下它們的歷史敵意,以追求共同利益。

舉例而言,日本為了協助印尼遭受重創的亞齊省賑災,進行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大規模的海外派兵,這項行動並未引起軍國主義重現的警告。

同時,中國也想展現符合它上升經濟地位的亞洲政治角色,而對整個區域的救援努力提供金額龐大的捐款。

曾經頻臨和鄰國斯里藍卡開戰的印度,也對其前敵國迅速慷慨解囊,贏得兩國人民的支持。

東南亞國家協會也在海嘯發生後的兩週之內,緊急在雅加達安排多國救援高峰會,擺脫光是清談而沒有效率的醜名。

在面臨悲劇時,這個區域是否終於能像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和前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所一直夢想的團結?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學教授戴高禮說:「我不願說這件事讓亞洲團結在一起,但這倒是團結的亞洲首次展現它的結合力量。」

他說:「我認為它展現的是區域已由過去的﹃海嘯﹄|亞洲金融危機中學到教訓,亞洲國家不能再視自己為一群國家而已,它是相互依存體系的一部分。」

戴高禮認為,一般香港民眾募得的金額簡直「驚人」,據信是世界各經濟體中平均每人捐款最高的地方。

他說:「香港並未受到海嘯的損害,但它受過金融海嘯的打擊。人們更瞭解他們和亞洲其他地方的關聯。」

相關新聞
「拆舊房、蓋新樓」北京古城破壞嚴重
英流行歌手艾爾頓強為海嘯災民赴巴黎義演
印度洋海嘯巨浪超過30米
李亞鵬義賣救災 存錢罐1万元賣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