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之路漫漫 亞齊人唯有堅強才能活下去

標籤:

【大紀元1月7日報導】海嘯重創亞齊現場目擊系列報導(二)(中央社記者康世人印尼大亞齊特稿)印度洋大海嘯奪走印尼亞齊省超過十萬人的寶貴生命,災後倖存的亞齊人,對著突如其來的巨變,餘悸猶存。面對著鹽化的土地,和滿坑滿谷的斷垣殘壁,未來漫長的重建工程,將嚴重地考驗著亞齊人,他們唯有堅強面對,才能活下去。

根據深入亞齊災區的台灣國家級災難醫療救護隊統計,大概有八到九成前來就醫的倖存災民,都有著心悸、失眠、焦慮等症狀。

帶著襁褓中的嬰兒就醫的母親告訴醫療隊說,她的孩子現在只要聽到水聲,就會嚎啕大哭。

另一位亞齊老婦,透過翻譯告訴台灣醫生說,她每天都無法熟睡,而且有心悸等症狀,經常擔心又會有地震和海嘯再度席捲而來。

一位抓著浮木,在海水中浸泡一小時才逃出生天的亞齊少女,從災變之後就不曾說話,也不願意洗澡,經常面露驚恐,尤其是在聽到水聲時,更會急著逃跑。

醫療隊成員,台南成功大學醫院醫師莊佳璋表示,醫療隊在連日來診治的病例中,最大宗的就是創傷後精神狀態症候群(PTSD),這種病例也發生在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等大災變的一週之後,倖存的災民通常會出現心悸、失眠、焦慮,甚至更嚴重的已有輕微的精神異常等現象,這都需要長時間的治療與關懷,才可能好轉。

除了精神上的重創,原本是良田的亞齊土壤,現在觸目所及盡是一灘灘的黑泥水、垃圾、瓦礫和鹽化的土壤。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新興傳染病組組長邱展賢指著一灘灘的黑水說,這將是未來病媒蚊滋生的溫床,也是污染水源的源頭,一旦沒有好好消毒控制,災區將會爆發痢疾、登革熱、霍亂等傳染病。

他表示,鹽化的土壤,至少數年內長不出農作物來,而遍地的垃圾與瓦礫,更不知道如何清除;在黑水中腐爛的垃圾,也將衍生霍亂等傳染病,這都將是印尼政府和亞齊人未來要面對的重大挑戰。

不過,儘管如此,倖存的亞齊人並未放棄活下來的希望,當醫療隊來到隆嘎(LHOK-NGA)聚落,仍住在帳篷內的災民,無不再展笑容。

災後一週,物資已經源源不絕送達,隆嘎聚落的災民似乎對這樣的現狀感到滿足,沒有怨天尤人。聚落內,曬衣服的曬衣服,編織草藤的編織著草藤,生活好像一如往常。

如果這個聚落沒有帳篷,沒有傷者,一不注意,還以為這是個沒有發生過慘劇的普通村落。

每次總喜歡叼著煙的恩勇,雖然家中十七人在災變後只有五人倖存,但他還是經常咧開嘴笑著,露出潔白的牙齒,勤快地為醫療隊開車。

「阮爸爸、媽媽還有阿兄與阿嫂,以及阿兄的二個孩子,都在這次水災中死了。」阿順仔用著生澀的閩南語,訴說著在這場災變中,普遍發生在每個家庭的小故事。

二十六歲的阿順仔沒有被悲痛擊倒,不但提供砂石車和廢棄工廠給台灣醫療隊紮營,還熱心地帶著醫療隊四處救人。

傷亡最為嚴重的大亞齊市區,已經可以見到市集恢復熱絡,有人正在販賣著水果和其他貨品,還有人正在沖洗地面,整理環境。

外來的人非常驚訝亞齊人有如此強韌的復原的能力,恩勇露出白白的牙齒咧著嘴笑著說,「活著的人總是要生活下去啊!」

即使未來重建工作仍有好長的路要走,但是許多人相信,抱持著「要繼續生活下去」的亞齊人,總是會撫平創痛,重新在瓦礫堆中站起來。

相關新聞
紅十字會:亞齊省形同人間煉獄 活人死屍共處
組圖:海嘯奇蹟再現男子漂流八天獲救
鮑爾巡視亞齊災區  對災難規模感震驚
慈濟每天平均運百噸物資進入亞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