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萬生:卑尊之比

【大紀元10月27日訊】浙江省義烏市環衛處7月份開始推行“三統一”(統一服裝、車輛、佩證)。根據新的規定,義烏拾荒者要先到環衛處登記報名,向環衛處交納400元押金,出示身份證、暫住證,並提供兩張2寸照片,經過環衛部門一天培訓後,穿上印有“W”標誌的環衛工作服,佩戴拾荒證的拾荒者才能獲準拾荒。培訓中有一項內容就是告訴拾荒者:在撿垃圾的同時,還要撿拾零星垃圾和清理現場,看到地上有垃圾要撿回垃圾桶。“無序拾荒會對城市造成第二次污染,拾荒者光撿能賣錢的東西,而任其他垃圾到處飛舞;一些拾荒者的素質較差,常把果殼箱等環衛公共設施弄壞;拾荒者或拖著一個又髒又破的車子,或背著一個骯髒的編織袋,東遊西逛影響城市形象。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確實應將拾荒者統一管理起來;而且把拾荒者列入有管理的勞動者序列,這也是對拾荒者的一種尊重。”山東省曹縣政協委員趙秀麗是如是評論。

盡情享受“社會主義陽光雨露”的既得利益者,他們難以消化而帶來的污染,也變成了地方政府所屬的國家財產,需經賜予特權才能“二次消費”,拾荒人並被迫無薪地承擔起清潔工的活,如此一個有“二次污染”權的體面奴隸!拾荒本是良知未眠的百姓在淪為乞丐之前的最後搏鬥,連這稱得上最古老的自由也會被剝奪,他們就是這樣“尊重”人民,若想獲得百姓的“互相尊重”,中共是否也該放棄獨斷專權的自由,讓人民參與對權力的“統一管理”?

眾所周知,中共用資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費來刺激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佔去了GDP的13~15%,其GDP每1元產值,環境的代價為6元,高居世界第一。拾荒者無疑是資源再利用的先鋒鬥士,勤儉節約的模範,卻在既得利益者眼裡,反成了城市污染源,而高消耗高污染的夕陽產業大量擁入,垃圾產品大量生產,神州大地成了遍地污跡的世界工廠,導致城市空氣和水污染竟比不上拾荒者骯髒的編織袋所帶來的形象破壞!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價值千萬元的賓利雅緻728在全球僅有8位車主,其中就有7位在中國,這群以百姓血汗買單,進口奢侈品的消費者,反會被卑鄙小人當成高尚;而肩頂著中共花轎的拾荒者,只被既得利益者視為卑賤。更有甚者,懸掛在寧波九龍湖風景區門口的警示牌,還無恥地寫著“禁止衣冠不整者、拾破爛者以及外務人員擅自入內,不止步者後果自負”。野蠻時期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表現了目空一切的種族優越感,而歧視同文同源的同胞,則反映自卑與狂妄自大雙重性格的奴性心理。

在一個屁股指揮腦袋的時代,西裝領帶下掩蓋的是一肚的物質和精神垃圾,魚肉百姓地喝血(和諧),排泄的雖是等待處理的上等肥,放出來的而是臭氣熏天的精神污染。恬不知恥撅起(崛起)的臀部是炫耀盛世的資本,一虛一假的面子但只能靠江主席的梳子和胡總書記的染髮劑了。

10月26日於巴黎

--轉載自《新世紀》網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