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布希的國內問題影響美外交處境

標籤:

【大紀元10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三十一日專電)美國總統在國內的情況常常會影響到美國外交上的處境。華爾街日報分析最近美國在國際問題上的受挫,其實和美國國內政治上及經濟上的問題有關。

華爾街日報指出,布希的聲望跌落到他就任總統以來的最低點,預算赤字的問題愈來愈嚴重,最近白宮的重要幕僚又遭到起訴,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在國際事務上也頻受掣肘。上個月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推動針對伊朗的核武計畫進行制裁的建議,三十五個國家有十二國在投票時棄權,其中包括了巴西、中國、巴基斯坦、俄羅斯及南非。在十月間日內瓦的國際數位科技會議上,歐盟也和美國唱反調,與其他國家一同主張目前由美國商務部監管私人企業管理的網路科技應交給國際共管。

美國當下的情況也許會讓敵手幸災樂禍,美國的友邦卻感到憂心。波蘭總統克瓦斯涅夫斯基最近在一項專訪中就表示:「目前的世界不需要一個主控一切的美國;不過,世界仍需要一個強有力能解決問題的美國。」

分析指出,雖然有些問題是暫時性的,布希面臨的問題卻予人勢頹的印象。最近公佈在伊拉克陣亡美軍人數已破兩千,加上美國南部的颶風災變,美國民眾也希望政府把注意力多放在國內,盡量由國際事務的糾葛中撤出來。

布希政府對外事務的處理上似乎已有改變,對伊朗發展核武的問題,就採取外交解決而非對抗;不過,伊朗總統最近有關應消滅以色列的言論可能會讓美國態度改變,也可能有助於美國發動盟邦對伊朗採取較強硬的立場。

國際上對於美國目前的情況發展比較關注的,是它對國際經濟的衝擊。美國預算赤字及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及向外舉債的問題,削弱了它在鼓吹其經貿理念上的聲勢。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佛烈德.貝格斯登 (FredBergsten)就指出:「美國需要其他國家的財務支援,所以無法在貿易談判上極力施壓。」另一方面,其他國家大量對美國輸銷其產品,根本不考慮改變貿易不平衡的問題。

布希在十一月份將先前往拉丁美洲訪問,再走訪南韓及中國。許多政治觀察家都把目光集中在布希的亞洲之行,甚至臆測是否中國會利用美國目前的情勢得利。分析指出,事實上,中國本身也有內部問題,而且就軍力而言,北京仍大幅落後美國。

分析指出,中國透過貿易協定及外交上的努力,力圖成為地區性的領導。在北京積極推動下,預定十二月在馬來西亞召開的十三國東亞高峰會甚至有意把美國排除在外。柯林頓總統時代的美國貿易代表查倫尼.巴爾舍夫斯基就表示,中國在亞洲的崛起明顯地反映出美國聲望的流失,也顯示出經濟力量關係到許多其他方面的力量。

相關新聞
美參議員凱瑞抨擊布希 指伊戰是一場災難
美國第二任期總統醜聞多 小布希也難倖免
美國國會希望美與印度核子能源協定透明化
美佛州州長傑布布希坦承威瑪颶風賑災不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