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手機雙核處理器 台研發成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工研院系統晶片技術發展中心(STC )研發出國內首顆無線通訊多媒體的雙核心應用雙處理器(PACDSP ),與國際領導廠商德儀(TI )互別苗頭,國內IC設計業洽談技術移轉熱絡,前5大IC設計公司已有3家簽約,預計明年4月正式移轉業界導入量產,技術團隊也將於明年衍生到業界成立公司。

STC主任任建葳表示,該中心花費2年時間投入研發雙核心應用處理器,現擁有14項專利。所謂雙核心處理器包括ARM主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 ),前者為人機介面的晶片管理功能,後者具備聲音及影像處理功能,目前已採0.13微米完成試驗階段,將整合為系統單晶片。國內處理器技術向來落後國際產業界,手機等可攜式電子產品的處理器猶如晶片的心臟,技術複雜度高,涵蓋硬體、軟體、測試等。

任建葳指出,由於國內IC設計業採ARM規格居多,該中心的雙核心應用雙處理器跟德儀一樣,也為ARM主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國內IC設計業陸續投入手機晶片研發,向STC洽談技術移轉熱絡,包括聯發科(2454 )、聯詠(3034 )等,前5大IC設計公司已有3家簽約。

研發過程 有黑道哲學、爵士精神

記者洪友芳╱專訪

工研院系統晶片技術發展中心(STC )研發出國內首顆手機用的PACDSP(雙核心數位訊號處理器〉,研發團隊6、70位工程師,平均年齡30歲不到,帶領團隊的主管廖宜道說,工研院沒有民間業界豐厚的分紅配股誘因,2年來,他們賣力投入此前瞻技術的研發,持續動力來自彼此奉「爵士精神」及「黑道哲學」為工作守則。

64年次的廖宜道愛聽爵士樂,他觀察到爵士樂團成員們上場表演都自然流露出開心表情,角色分工配合得很好,為了凝聚向心力,他倡導「爵士精神」,即人人尊重自己工作舞台,也願給予同伴鼓勵及表現喝采,分工明確及授權最大創意發揮空間則是廖宜道的管理秘訣。

另「黑道哲學」則是「答應老大的一定要做到」,廖宜道說,對主管的允諾要說到做到,不能拖延或敷衍,廖宜道回憶過去2年投入研究PACDSP,常晚上9點後才下班。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