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樂活

秋冬心血管疾病好發 慢性病患飲食須忌口

【大紀元11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十六日電)秋冬季節早晚氣溫變化大,加上飲食習慣大幅改變,運動量減少,極易引發心血管、腸胃、憂鬱症等慢性疾病復發。醫師今天提醒,民眾進補或吃火鍋時應適量,並避免高油脂、高鹽食物。

根據統計,台灣人常見死因已經以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為主,而發生原因大多都跟現代人精緻、西化、暴飲暴食、宵夜、應酬喝酒等飲食失衡行為有關。

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鄭金寶表示,秋冬因季節轉換,氣溫下降導致血管收縮,心血管疾病患者十分容易發病,冬天日照減少也易加重憂鬱症的病情,而民間傳統講究進補的習慣,更是民眾攝取過高熱量與脂肪,甚至造成腸胃或肥胖等問題的主因。

鄭金寶建議,若是憂鬱症患者,在秋冬時不妨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C、E及鈣質、甜食等食物,此外例如白木耳、青花菜及地瓜等高纖維食材,都有助於對抗憂鬱症,另由於腦部的熱量來源主要為葡萄糖,因此,憂鬱症患者睡前,也可以飲用香蕉牛奶,幫助入眠。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大成則指出,據以往臨床經驗,冬天心臟病、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病例都會增加,而發病原因多是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加上天冷懶得運動,才使得心血管負擔增大,導致動脈硬化。

蘇大成說,高熱量、高油脂及高鹽份的飲食,是慢性疾病患者秋冬飲食調配的大忌,尤其是各類的火鍋料理;因此呼籲民眾,吃火鍋時最好不要過量,高湯也要控制在一至兩碗的份量;另糖尿病患則要特別注意遠離精緻食物、甜點、薯條等,易讓血糖急速上升的食物。

營養科醫師也強調,正確的飲食觀念在於均衡攝取,民眾不要誤以為少吃蛋、肉,減少膽固醇就足夠了,因為飲食是很多元化的,平時多吃全榖類的雜糧、核果及蔬菜、水果,才是預防慢性疾病上身的自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