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台灣生命力】堅持——讓藝術發光

裕隆木雕金質獎

「一刀一筆觸,一筆一乾坤」,自古以來,木材上的刀刀痕痕之美,無論在生活與藝術中一直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台灣鄉土文化中,從實用的建築雕刻到膜拜的神像,乃至於藝術創作的精雕細琢,一一顯示出「木雕」藝術的廣傳性與精緻性。

技藝傳承露曙光

隨著社會變遷、文化發展與工藝家的投入,臺灣木雕藝術的創作發展逐漸形成一個嶄新的產業文化。但由於近年來中國木雕製品大量進口,台灣木雕產業面臨發展危機,許多木雕師紛紛轉行,剩下為數不多的木雕藝術創作者苦撐。

木雕產業的發展困境,不僅使木雕師面臨生活問題,也使台灣木雕技藝傳承出現斷層危機。有鑑於此,除了木雕師成立「台灣木雕協會」,推動本土木雕作品認證制度,希望透過認證,區隔木雕市場,保障本土木雕師的生存空間外,在國內唯一由民間企業所主辦的「裕隆木雕金質獎」,對於木雕創作者來說是一種鼓勵與肯定,也是他們堅持創作的動力來源。

多年來,裕隆汽車除極力推廣三義的傳統木雕文化,帶領其走出地方、走入人群,2004年起更進一步嘗試將木雕文化接軌國際,成功賦予木雕藝術新活力與新舞台。



意境:在有形的世界裡,每一個生命體都必須撐開一個空間,顛覆傳統木雕思維,重新賦予生命再造生機。

曾武郎從事木雕的工作有20幾年,他說一股傻勁、堅持與執著是他作品創作的原動力,他也透過做美術這行,「以美作修行,從中發掘人為什麼活在世界上?」注意到他眼眶泛紅,不自覺問他:「很高興?」,他不好意思的回答:「覺得很光榮,最感動的是一般有心想創作的藝術家,可透過這個活動找到對藝術的堅持與轉機,很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

曾武郎表示,這件作品遠看像把火,他覺得火代表人類的希望,文明的象徵,所以將火作為視覺的結構,符合視覺的美感,但他在作品的中心加入一個類似神經原的結構,從其中長出滋養,向外灌溉,這就是生命力的表現。看似傳統但又賦予其新的木雕思維,再造生命的生機。

銅質獎:昇華



一株幽谷蘭花,生長於高高崖壁,餐風飲露,吸挹天然泉流,在潔淨的生命中綻開花朵。

曾安國老師表示,每件作品完成後,要取個符合意境的名字,真得花一番功夫,「像生孩子一樣」,由於此件作品的整個造型宛如一座火箭,想要表達的是有向上衝,向上提昇的感覺,所以「昇華」最能表達這種意境。

他表示,作品裡出現蘭花,這是他第一次嘗試用現代造型配合傳統寫實的作品。在簡潔構造中吐出複雜之蝴蝶蘭,刀法乾淨流暢,能從纖細花朵中又看出外型之穩重。

出生於嘉義因為喜愛木雕而來到三義落地生根,曾安國從此為雕刻創作獻上青春的歲月,二十年來創作無數。三年前有感於三義木雕業的式微,於勝興車站附近經營一家有鐵道文化與藝術氣息的咖啡小屋,讓他的創意可以在另一個空間呈現。

最佳巧思獎:多謝(蟹)



意境:蝴蝶蘭攀附著朽木,老樹雖朽但讓蘭花能生存下來。

黃紗榮老師表示,雖然一般人認為朽木不可雕也,但是他認為朽木可提供空間讓蘭花延續它的生命,就像老人總覺得自己老了沒用了,可是老人留給下一代的經驗與智慧的傳承是無價的。

「生命的延續」表現出一代傳一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只要看過黃紗榮的作品,都會被那股強有力且富韌性的生命力所感動。

「為何總是創作蘭花?」黃紗榮質樸語氣中有著堅定:「第一件創作得獎的作品就是蝴蝶蘭。」至於會不會因此有瓶頸?黃紗榮說,要將每件蘭花作品表達不同意境,難度真的很大;但是他希望能創作到只要「提起蘭花就想起黃紗榮」,「做出自己的品牌」,走出自己的路。

黃紗榮從小就學習木雕,並在工廠當木雕師,一直到民國83年公司關廠,沒有了「頭路」的情況下,才將自己所學技術轉而投入藝術創作,因而雕刻出蘭花的嬌柔與生命力。

得獎受到肯定,雖然是鞭策自己向前的一個動力,但卻不是絕對的。黃紗榮表示:透過參賽的過程學習別人的長處,提昇自己,讓自己在創作上更上一層樓,這樣才能「做而不求,樂在其中。」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可惜在中共的破四舊與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壞殆盡,在台灣卻因為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維護下,何其有幸的在這復興基地保存了文化精髓。無論得獎與否,許許多多本土、在地藝術家,平常也許默默的散居在台灣各個角落裡,可是他們的一刀一鑿之間卻雕琢出自己的藝術光彩與台灣生命力。

* * * * *

採訪花絮 誰是第一名

頒獎會場上,看著嚴凱泰與得獎者握手微笑,好像每一件作品都是心中寶貝。記者問說那件最觸動嚴副懂的心?他說:「有,我喜歡有件一代傳一代,生命傳承的那種感覺。」不過,突然間,他好像想起什麼似的直說:「我還是別說好了,這樣不太好,反正我與評審的看法不太一樣啦,差很多耶!」至於是哪件最感動嚴凱泰,讀者只好自行判斷囉!當然,那個作品觸動了您塵封已久的心靈才是最重要的。@(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