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發達國家正逐漸失去教育品質的優勢

【大紀元11月3日訊】(美通社-紐約11月1日電) 商業資訊研究組織美國經濟諮商局 (The Conference Board) 最近公佈的分析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正快速地增加大學畢業生人數及學生質量,使得發達國家逐漸失去長久以來的教育優勢。

發展中國家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機會正迅速與發達國家持平,識字率也快速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美國經濟諮商局執行副總裁暨首席經濟學家 Gail D. Fosler表示:「從最近的初等教育趨勢來看,世界經濟將在這一代達到普遍的的識字率。受教育的機會和能力已經延伸至高等教育。開發中國家未來將各個領域產生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

與發達國家相比,這部分人數量巨大並在不斷增加,而且隨著他們壽命的延長、組建家庭並步入社會,教育界的景象正在改變。

儘管與有望成為大學生的人數相比實際在校生的比例仍然較發達國家小的多,然而到2035年新興地區也許能實現100%的識字率,其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也有可能極大地增加。這些教育趨勢將使得發達國家中的知識份子面臨更大的就業競爭壓力。

在低收入國家中,初等教育的入學率雖有所提高但仍然落後。低收入國家的初等教育學校的入學率從1970年的65%提高至2001年的94%。

Fosler 說:「在中等教育發展上低收入國家仍有漫長的路要走。在發達國家﹐幾乎所有青年人都接受中等教育,在中等收入國家﹐只有三分之二的青年人接受中等教育,在低收入國家﹐此一比例不到50%。」

「受教育和識字並不是一回事。儘管識字率和受教育率有所提高,國家之間還是會因為相對收入水平和性別比例不同而存在巨大的差距。」

這些差距似乎與接受中等教育機會的差距存在著某些聯繫,儘管不清楚這些聯繫有多直接。高收入國家的識字率接近100%,而中等收入國家正迅速地向這一水平靠近。低收入國家的平均識字率約為60%,在這些國家中婦女的識字率低於50%。

大學教育上的差距是更加明顯。在中等和低收入國家中,符合大學入學條件的人群中只有不到22%的人進入大學。然而,高收入國家的入學比例超過65%。大學入學正經歷著迅速的變化﹐未來25年內,中等收入國家的高中畢業生的昇學率將接近55%。

Fosler 同時表示:「全球教育機會的差異正快速地縮小﹐這種變化預示著先進經濟體和新興市場之間勞工素質的巨大差距正開始縮小。發達國家在組織技能、問題解決、技術開發、文字表達和創造藝術方面的巨大優勢現在正日益消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