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中互動關係分析(1)

標籤:

【大紀元12月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2005年11月30日華盛頓報導)在美國總統布什訪華結束後的一個多星期裡,美中互動出現了引人注目的一個高潮。中國在匯改和縮減貿易順差方面採取多種動作,而美國財政部在正式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這些互動有甚麼內在關係?各方如何評價?

美國財政部長斯諾和布什總統在最近分別訪華期間都沒有對美國民眾最為關注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做出高調的行動,給分析人士留下了許多的想像空間。不少分析人士估計,鑒於北京的強烈主權意識,布什訪問期間,中方難以在匯率等問題上採取重大的行動。真正的行動很可能會發生在布什離開中國以後。

*中國方面四個顯著動作*

果不其然,也或許是巧合,在布什11月21號離開北京以後的一個多星期裡,雙方的互動呈現出一個高潮。中國方面有四個顯著的動作:首先是23號、24號和25號連續三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出新高。特別是25號,匯率突破了1比8的關口。當日的現鈔買入價為一美元兌換7.9997元人民幣。從7月匯改開始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日浮動區間限制為百分之0.3,但實際上不到萬分之二。因此對日浮動區間的鬆動具有特別的意義。其二,國家外匯管理局24號發佈公告,準備在銀行間市場引進美元做市商制度,並決定在明年推出即期詢價交易方式。專家認為,做市商制度的實行是匯率市場化的一個重要步驟。第三,25號,中國央行又與10家國內銀行首次進行了60億美元的貨幣掉期操作。第四,27號,外匯管理局首次發佈2005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報告強調要通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擴大內需來實現收支基本平衡。

*美方重要行動引起全球關注*

美國方面的重要行動只有一個,但引起全球關注。這就是財政部28號發表了各方期待已久的國際貨幣報告。財政部在這個報告中明確表示,中國沒有操縱人民幣匯率。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動作看似是國內事務,但著眼點卻是對著美國。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是回應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而增長方式調整是回應美國對美中貿易赤字增長過快的擔憂,表示中國要採取措施減少貿易順差。而美國財政部公開宣佈中國沒有操縱匯率,很明顯是要從國會為中國爭取時間,希望中國穩步進行匯制和金融體制的全面改革。這中間的交易關係是顯而易見的。

*張欣:美中互動有很好默契*

美國托列多大學經濟學教授張欣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指出,美中政府之間的互動有著很好的默契:「美國政府和中國金融當局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有默契。而且他們交換的信息遠比外界知道的要多。布什政府並不希望人民幣很快升值。他雖然一方面要和中國談判,但實際上又處處為中國辯護。比如說中國政府沒有操縱匯率。」

張欣解釋說,人民幣升值過快其實對美國並不利,會增加美國政府的財政負擔,因為美國政府發放美元債券的成本將會跟隨人民幣升值而相應增加。格林斯潘在這個問題上也多次明確表示了這種看法。但是,布什政府又面臨國會的壓力,因此只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卡林納:美中互動中的兩面性*

不少美國學者也注意到美國行政部門在對華關係中面臨的困難處境,以及美中互動中的明暗兩套的特徵。華府智囊機構經濟戰略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卡林納對記者表示,這種兩面性來自美國政府對利益和策略的考慮:

「美國行政當局在盡力發揮積極作用,與中國保持合理的合作。我估計,他們私下對話的內容會不同於他們的公開聲明。私下,美國官員會要求中國繼續改革,告訴中國美國行政當局面臨的國內政治壓力和來自國會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但在公開場合,美國也知道,太大的壓力可能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再說,美國希望中國進行的改革也不是短期能夠完成的。」

卡林納還表示,布什政府在國內的支持度很低,沒有多少政治資本來支持他同中國公開對抗。反恐戰爭、北韓等問題美國還需要中國的幫助。因此,卡林納認為,白宮不願意因為匯率和貿易問題破壞自己的整個對華政策。更何況,行政部門並不認為人民幣升值能夠對解決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起多大的作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白宮要求中國讓媒體據實報導布什新聞
布胡會!反對還是不支持台獨 雙方各自表述
布胡會談台灣  吳釗燮:美中僅重申既定立場
陸委會諮委:美中高層互訪  難解結構性衝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