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

舞姿曼妙的蒙古舞蹈

在藍天白雲下,遼闊的大草原猶如一片碧綠柔軟的地毯,無數朵盛開的野花散落其間,微風拂過,但見馬群、牛群、羊群在牧草中悠閒地移動,大大小小的蒙古包星星點點地坐落在草原上,好一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風光。

  

蒙古人世代生活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一般還被稱為「馬背民族」,也是一個酷愛歌舞的民族。元朝宮廷就有很多舞蹈,分文舞、武舞兩大類,如「武定文綏之舞」、「內平外成之舞」、「崇德之舞」、「定功之舞」。

  

蒙古人能歌善舞,尤以舞蹈久負盛名,長期的草原遊牧生活使得蒙古的舞蹈節奏鮮明,熱情豪爽。蒙古女子的舞蹈大多節奏歡快,舞步輕盈,有抖肩、翻手腕等動作,體現草原姑娘熱情奔放的性格;而男子舞蹈時則挺拔豪邁,步伐灑脫輕捷,給人以剽悍勇敢、雄健有力的陽剛之美。著名的傳統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等。

  

盅碗舞、筷子舞源於鄂爾多斯高原的鄂托克旗和烏審旗一帶。「盅碗舞」亦稱「頂碗舞」,屬於迎賓舞,蒙古人熱情好客,因而以這樣的方式來歡迎來賓及晏客。一般由女子在節慶歡宴場合即興表演。

  

表演時,舞者頭頂碗或盤,雙手各拿一對酒盅,在伴奏下輕磕酒盅,翩翩起舞。舞蹈動作上以上身姿態變化為主,頭與頸輕微擺動,手臂的動作以柔韌的擺、提、壓、挑為主,十分豐富多彩。動作除原地坐、跪、立的以腰為軸心的仰俯和扭動外,也有以輕盈飄逸的舞步圓形疾走或旋轉的,舞姿優美,體現出蒙古姑娘熱情奔放的性情。

  

2004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16位學生編排了一支華麗耀目的蒙古民俗舞蹈「乳香飄(又名盅碗舞)」,說的是一群蒙古族美麗的姑娘們頭頂著盛滿美酒的碗迎接遠方賓客的風俗景象,舞姿曼妙、服飾鮮艷,另充分運用畫面變化,調換位置,動靜結合,用飄然塵下的舞步,端莊穩重、以華麗氣質取勝。

2005年,她們又推出了另一支蒙古民俗舞蹈「舞歡宴」, 利用筷子串成敲打清脆、錯落有緻的道具,表現出草原上蒙古女郎歡欣迎賓的豪邁情懷,舞者在舞動筷子時俐落的身段與舞步,將塞外女子嬌媚爽朗的形象表達得歷歷如繪。

這兩支舞蹈分別在2004年和2005年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上演出,好評如潮。這群蒙古草原上豪邁歡舞的年輕女孩,又獲邀在新唐人2006年新年晚會上表演,怎不令人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