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奇趣的毛南「放鳥飛」

人氣 2
標籤:

毛南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的環江縣,其餘散居在南丹、河池、都安等地。
毛南族地區緊靠雲貴高原東麓,熔岩遍佈,青山連綿。中部是茅南山,東北部是九萬大山,西北部是鳳凰山,西南部是大石山區,林木蒼翠,屬亞熱帶氣候,適合於農耕畜牧。
毛南族自稱「阿南」,意為「當地人」,說明他們是該地區的土著居民。唐代以前的「僚」,宋、元、明時代的「伶」,與毛南人的先祖有淵源關係。史籍中曾先後出現過「茅灘」、「茆灘」、「茅難」、「冒南」、「毛難」、「毛南」等名稱。

毛南族有自己的民族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沒有民族文字,曾用漢字音義拼記過毛南語的民歌等,稱「土俗字」。

在毛南族眾多的節俗中,正月十五「放鳥飛」最具特色和奇趣。傳說過去毛南山鄉有位老法師,他有個心靈手巧俊美出眾的獨生女兒,擅長以竹篾和菖蒲葉編百鳥,人稱「小鳥姑娘」。她與一小伙子相戀,準備大年初一完婚。

老法師想考驗一下未來女婿的本領,在除夕那天讓他把山上土地在天黑前都撒上種子,本該撒谷種(小米),但小伙子一著急,錯撒成了糯稻種。老法師令其把種子全部撿回來,省得糟踏了。這下可難住了小伙子,小鳥姑娘看到此情,讓未婚夫回家把他們倆人過去編的百鳥都用籮筐裝來。姑娘對著編的百鳥吹了口氣,又對小伙子說了幾句悄悄話。小伙子把百鳥帶到山上,這些鳥很快便飛出去撿回了所有的糯種。小伙子在天黑前重新撒上谷種。老法師一看高興了,說:「過年讓 我們父女倆好好團圓團圓。正月十五再送小鳥姑娘去你家成親。」從此,便有了「放鳥飛」的節俗。

新年即將來臨時,家家戶戶預先采好菖蒲葉。除夕那天,用菖莆葉編「百鳥」,「百鳥」的空腹中裝入泡好的香糯,飯豆及芝麻餡等,然後上鍋蒸或煮熟。出鍋後,把「百鳥」用細繩拴在一根長甘蔗上,架掛在堂屋香火前。「百鳥」有鷓鴣、山雞、燕子、鸕茲、畫眉等。

這天,給家裏的小孩每人一個「鳥」來解饞;出嫁並生育了的媳婦要回娘家領「鳥」,希望孩子將來像小鳥般活潑可愛。香火堂前,還擺上供品,有紅米飯及果品 ,意在祈願百鳥不吃莊稼,保證福來糧豐,瓜果纍纍。待到正月十五,取下「百鳥」,入鍋再蒸煮,入夜,以「百鳥」當飯,謂之「放鳥飛」。「放鳥飛」時,毛南人總忘不了重溫那「放鳥飛」的傳說。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民俗民風:草原「那達慕」
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族
漢唐「絲綢之路」上的最大驛站——喀什
布拉格跨年遊 看古老建築、逛聖誕集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