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

康熙帝用人不疑 臣下兢兢業業

【大紀元12月18日訊】施琅是福建晉江人,原是明朝總兵鄭芝龍的部下,順治三年,清軍攻佔福建,施琅隨鄭芝龍降清。後來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佔據海島反清,招施琅一同反叛,遭到施琅的拒絕,施琅的父親、弟弟、子侄都被鄭成功殺害。康熙即位後,施琅被陞遷為福建水師提督。此後,朝廷一直任用施琅打擊鄭成功的海上勢力。

康熙七年,施琅上疏密奏,極力要求加緊進攻台灣。此時鄭成功己死,其子鄭錦繼續統治,但因兵部意見不一而未付諸實施。施琅也因此被裁撤了福建水師提督之職,授為內大臣。

康熙二十年,鄭錦死,康熙重授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施琅治軍嚴整,精通水戰,瞭解海上風向氣候,所以戰無不勝。康熙二十二年,他率軍攻打澎湖,眼睛被亂箭射中,但最終取得了勝利,統一了台灣。施琅因功被封為靖海侯。

捷報傳來時,正值中秋,康熙非常高興,賦詩表揚施琅之功,並賜給他御用袍及其它服飾衣服。施琅上奏推辭侯爵,乞請依內大臣故例賞賜花翎,當時朝廷議論紛紛。但康熙命施琅不要拒絕封爵,並依允他的請求賜他花翎。根據施琅的建議,朝廷在台灣設立三個縣、一個府、一個巡道。這充分表現了康熙帝對施琅的信任。

康熙二十七年施琅入朝覲見,康熙帝對他說:「你此前做內大臣共十三年,當時還有人瞧不起你,只有朕對你瞭解深刻,待你優厚。後來海上寇賊佔據台灣、為害福建,朕對你特加擢用,你不負任命,一舉殲滅寇賊。有人說你恃功自傲,朕便命令你北上來京。又有人建議應當把你留下來而不要再歸遣南方。朕想到動亂之時尚且能夠用人不疑,現在天下己平定,難道反而懷疑你而不放你回去嗎?現在朕命你仍然回覆原任,你應當更加謹慎,以保持自己的功名。」

施琅攻克台灣後,有人認為他必定要為父報仇,對鄭氏大加殺戮。施琅深明大義的說:「孤島剛剛收復,一旦殺人,恐引起不測。我之所以辛勞苦戰,是為了國家重任,不敢因此而顧及私情。」

康熙帝用人不疑,施琅兢兢業業,更加盡心效力。康熙三十五年,施琅死在任上。@(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