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正:千山之怒(小小說)

劉宗正

標籤:

【大紀元12月20日訊】十一長假時,我朋友開著車,帶我去鞍山的千山游玩;據說這個地方很有靈氣,自古便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的美譽,被列為東北“諸山之冠”。我想住在附近的居民,一定沾染了許多的佛氣,應該也很善良與淳樸吧!

旅游資料是這麼介紹的:“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位於鞍山市東南17公裡處,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素有“東北明珠”之稱;它自然景觀奇特,歷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觀豐富。千山有奇峰、怪石、蒼松、梨花等四大自然景觀。群峰挺立,突兀爭奇:仙人台、五佛頂、蓮花、獅子、臥象、金剛等110座山峰,居高俯瞰,千姿百態;怪石嶙峋,各領風騷:有的雄踞山腰,有的落臥溝間,臥龍石、壽星石、巨人石若鳥獸人形,合心石、夾扁石、鐘鼓石乃天工巧成,而木魚石因擊之能發出木魚聲而稱奇天下;松柏蒼翠,林木茂盛:植被覆蓋率 在95%以上,其中松樹占林木植被的40%,百年以上古松萬余株,“松濤漲壑千巖鄉”,“連雲松海拍天浪”;繁花似錦,梨花尤盛:每逢梨花盛開的五月,千山萬壑一片雪白,香氣襲人,“三月雪滿千山麗,五月霜凝萬樹珠”是千山梨花景觀的真實寫照。

千山宗教文化歷史久遠。早在1400年前北魏時期,就有佛教徒的蹤跡,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築,到遼金已發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清代道教傳入,自此佛道兩教同居一山。目前保存完好的廟宇有20余處。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現以來,轟動海內外,成為世界奇觀。千山歷史遺跡頗多。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的遺址,還留有清帝康熙和乾隆游歷的詩篇,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

逛完了千山之後,我朋友想順道買一些綠色食品;據說在千山附近的農家,可以買到很好的綠色食品。我們找到一戶農家,走了進去。

“你們可找對了地方!你們知道,農民賣給城市裡的米,都要打三次到五次的農藥,這樣的米才漂亮,並且不長蟲子;大棚子的蔬菜,也要打很多次的農藥,這樣的東西,咱們農家從來都不敢吃!”,一位老農民,娓娓地道來。

“那麼你們吃什麼?”,我的朋友好奇地問道。

“我們吃自己種的米和蔬菜!這些都是不打農藥,也不用化肥的!”,那位老農民,毫不忌諱地說道。

“你們農民,怎麼可以這麼做?竟然把這些,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的農產品,賣給城裡!”,我很生氣地,提出了這個問題。

“沒辦法,咱們農民為了活命,只好這麼做!要不然城裡人不買的話,我們怎麼生活?”,老農很無奈地說著。

此時,農民的小孫子,正在打狗,那只狗反過來咬他,弄得這個小孩子,哇哇地大哭;老農拿起了棒子,沖了過去,狠狠地打了狗一頓。

“你不要隨便欺負狗狗,小心狗狗也會咬你!”,我走到那個一直啼哭不停的小孩子身邊,好言地勸道。

離開了千山,一路上我一直在想,“這到底是誰的錯?”。共產黨欺負農民,將農產品的價格壓低,讓這些農民,永遠賺不到錢;城市的富裕文明,大都建立在不合理壓迫與剝削農民的基礎上,他們在享受這些低廉農產品的消費時,難道沒有任何負疚感?雖然城裡也有很多的人,生活得並不寬裕,但是他們要比農民好很多,為什麼這個社會,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為農民說話?

農民為了生活,不顧良心與道義,賣這些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的農產品,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為什麼沒有農民站出來,譴責這些不道德的做法?農民是不是可以有其它更好的選擇?我很想知道,這樣人吃人的世界,是誰造成的?

13億的人口,9億的農民,他們為什麼不願意,站起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些不公不義的社會問題,為什麼可以長期存在於,這塊東亞大陸上?這塊土地的苦難,到底要延續到什麼時候?

人類如果心中沒有神與絕對道德的信仰,那麼就無所謂不道德的事情了,人類什麼事都可以做,甚至人吃人,也沒有什麼關系!共產黨以唯物論與無神論為信仰,它造成東亞大陸,多麼大的危害?

共產黨最大的危害,就是將人變成獸;不僅如此,它會使每一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都變成罪人;這個罪人,不僅是這個社會的害人者,而且是這個社會的自虐者或受害者!

東亞大陸的風,如此地冷!東亞大陸的人民,如此地苦難!這是怎麼回事?那個狗叫的聲音,一直縈繞在我心中,我不知道那只狗狗,是受害者,還是迫害者?

2005-12-20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宗正:不合作運動宣言
劉宗正:我在黑夜中尋找陽光
劉宗正:血色的百合花
劉宗正:動物農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