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退跳票再花十年媒體改革? 學者看法不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十八日電)中國國民黨黨營媒體在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期限最後一刻敲定買主,但官股持有的台視與華視動向仍未明。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今天舉行「三退跳票,媒體改革的願景何在?」座談會,與會者認為,台灣值得再花費十年從事媒體改革;也有人說,台灣已浪費好幾個十年了。   

政治大學新聞系主任馮建三表示,從一九九五年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到現在已經十年了,值得再花費十年,繼續改革。政大前新聞系主任陳世敏則接道,台灣已浪費了好幾個十年了。

陳世敏認為,由於媒體並非一般的產業,政府有必要介入;尤其黨政軍退出媒體這麼大的議題,政府必須有強而有力幕僚做後盾。

他舉例說,行政院衛生署有國家衛生研究院,交通部有電信、運輸研究所,黨政軍退出媒體不應只是聽「一個人的」。

對於中時集團買下國民黨的中國電視公司、中國廣播公司和中央電影公司,馮建三認為,媒體的股權結構單一化比較能夠發揮監督功能,交叉持股的產權不合乎民主要求。

陳世敏指出,跨媒體經營不可避免,這也再次凸顯台灣媒體環境實在太過複雜。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表示,目前的公視與未來公共化的華視分別公視法、廣電法規範,加上政府並不打算出資購買華視民股,未來華視股東是否會在公共服務或獲利立場上產生衝突?令人憂心。

公視研究員程宗明說,一般人以為百分之百的民股就有競爭力,是錯謬的迷思。

他表示,黨政軍擁有媒體是戒嚴時代的畸形產物,並非單純的法律問題;而新聞局在過程中也未能發揮應有公權力,就好比BOT業者出資買回媒體,政府卻什麼事也不做。   

主持座談會的台大新研所所長張錦華則就「中資」涉入媒體經營表達立場說,在世界貿易組織 (WTO) 下,全球資金固然融通,但「中資」問題也不能忽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