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電視開啟大視界 空間超省 視覺超享受

標籤:

【大紀元2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沈汝康╱台北報導 最近不論在哪兒逛街購物,都不難在櫥窗櫃檯邊上看到,或者掛在牆上、或者懸在空中,那種薄薄一片的電視螢幕。或許你已經觀察很久了,卻遲遲難以做成最後決定,到底該買電漿電視PDP比較好、還是液晶電視LCD才最棒、又或是價格更合理的內投影電視呢?

我們看的「薄型電視」產品,大致可分為三大方向,包括內投影、電漿、液晶,究竟應該買哪一種電視,可能是許多消費者在完成採購前,內心反覆提出的疑問,如果以最簡單的邏輯來看,還是建議用尺寸大小為先決條件,也就是以大致相同的預算為前提。

如果家裡有足夠空間,可以買內投影電視,得到50吋以上最大尺寸,如果空間略微受限,可以考慮目前以42吋為主流的電漿電視;如果空間較小、放不下太大螢幕,那麼就應該買尺寸更具彈性的液晶電視。

針對這三種可對應目前新世代「數位電視」訊號的高畫質薄型電視產品,我們先約略就成像原理、產品特色、適用場合等,做一番簡單的整理,也可做為消費者購買電視前整體決策時的參考。

液晶電視 與PC相容最HITO

大尺寸價位高 小尺寸浴室廚房最適用

液晶電視的成像原理是將輸入液晶電視的影像訊號,轉換成為位元格式的數據資料,再依據原始訊號的各種數據,透過薄膜液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一般簡稱為TFT)精確控制對應每一個像點的光線,再將每一個原始訊號重新分析輸出,因此可以表現極為精密的影像內容,帶來驚人的穩定畫質。

良好的液晶電視必須具備幾項特點,包括超高解析度、快速的反應速度(藉此降低殘影現象發生)、循序式倍頻掃描、耗電量低、不會產生有害人體的輻射、無靜電,另外,最好能夠內建電視選台器、具有與個人電腦PC相容能力等。

同樣受到面板生產經濟效益考量,液晶電視尺寸也有大小不同,其中大尺寸產品需要大空間表現,可放在客廳、主臥房,只是大尺寸產品售價明顯偏高,不符一般消費需求;小尺寸產品則可放在書房、廚房,甚至浴室等。

液晶電視主要缺點在於反應速度較慢,畫面容易出現殘影,與人眼傳統的視覺習慣不符。

電漿電視 超大螢幕吸引人

寬螢幕高畫質影像 不過使用壽命有限

電漿電視的成像原理是透過高科技光電技術產生影像,當電源開啟時,電漿面板兩邊的電極板,將會釋放氣體,使各發光單體進入電漿狀態,並促使人眼不可見的射線發光,接著紅、綠、藍3色磷光過濾器會開始吸收這些射線,改以可見光的形衣射出來,就能夠產生人眼可見的光亮與色彩變化。

由此配合輸入影像訊號,重新整理分析傳遞後,就能再現清晰與生動的影像。

良好的電漿電視必須具備幾項特點,包括寬螢幕高畫質影像、循序式倍頻掃描、超高解析度、高亮度對比、完整多媒體介面等、更長的使用壽命等。

電漿電視基於面板生產效益考量,多為42吋以上畫面的產品,近期更出現50吋、60吋、71吋等規格,大尺寸必須搭配大空間,主要還是應用在客廳或專屬視聽間,只是產品本身厚度較薄,有時也可放在主臥房或起居室;電漿電視主要缺點在於使用壽命有限,市售產品多標榜可使用5萬或6萬小時,一旦使用壽命期滿,畫面就會漸趨黯淡。

內投影電視 功能邁向數位化

採用新晶片 亮度與對比度都明顯改善

內投影電視的成像原理是運用反射式光學路徑,經由燈泡與集光鏡片,將光集中投射至高密度DMD晶片,再透過DMD晶片上面成千上萬的細小反射鏡,反射到投影鏡頭,將畫面投射出來,影像表現連續且平滑,現有市售最新一代的內投影電視產品。

由於多數採用德州儀器獨家開發DLP技術,引進最新的晶片,已大幅改善過去採背投影方式成像的電視,容易出現亮度偏低、對比偏低等問題,包括畫面暗部顯示、整體解析度等,均有顯著進步。

良好的內投影電視必須具備幾項特點,包括超微細點距與防眩塗層螢幕、高對比與高亮度、循序式倍頻掃描、對應數位電視規格、體積重量輕薄化、完整多媒體介面擴充能力,最好能與PC、DVD、攝錄放影機、電視遊樂器等多媒體裝置相容,還要有水準以上的音響效果。

為達適當投影效果,內投影電視多為50吋、60吋以上,甚至可達120吋畫面的大尺寸產品,體積也較電漿或液晶電視來得大,放置場所以客廳或專屬視聽間等大空間為主;內投影電視主要缺點在於體積過大,加上是以燈泡發光成像、畫面週邊環境不能太亮,燈泡有固定壽命需要定期更換、形成另一種維修成本。

薄型電視影音魅力 須有高品質訊源配合

無線數位電視最流行 品質最穩定

如果家裡真的買了一台高畫質的薄型電視,接下來,就應該開始著手提升「訊號來源」的品質,才能表現出薄型電視驚人的影音魅力,否則,單是接上現有的有線電視訊號,並不足以展現薄型電視與傳統電視的差別,甚至薄型電視多為16:9的畫面比例,在欣賞一般電視節目時,畫面中人物比例反而會較傳統的4:3畫面顯得扭曲。

那麼,什麼才是高品質的訊源呢?除了大家熟知的DVD光碟、日本高畫質衛星節目、PS2或Xbox電視遊樂器外,時下最流行的,應該算是「無線數位電視」吧,而數位電視節目在臺灣已然全面開播了。

或許你要進一步追問,什麼是無線數位電視呢?簡單來說,傳統家用電視均為「類比」電視,也就是畫面訊號以電波傳遞,畫面有類似波狀的連續性變化;但「數位」電視是將訊號全面數位化,從攝錄影機、剪接、播出,全部改為數位訊號,數位電視其實收到的是一連串數據資料,再還原為畫面,收訊只有收到與沒收到之分,沒有畫面模糊的問題。

數位訊號的好處,主要在於經過壓縮後傳送,可有效節省有限的頻道資源,也可剔除雜訊、大幅改善收訊狀況,同時提升影像品質、增加立體音響與多元化視訊服務,並可輕易與衛星、有線電視、電腦、網路等服務進行整合。

至於實務上要如何接收無線數位電視呢?主要方式有二:如果家中購買新一代可對應數位電視規格的電視,只要加裝UHF天線,即可收看節目;如果家中仍然使用舊式類比電視,可加裝「機上盒」(SET TOP BOX)與UHF天線,經機上盒執行訊號轉換後,仍可使用舊電視收看,但此時並無提升畫面品質或是音響品質的效果。

國內台視、中視、華視、民視、公視等電視台,均已開始播放數位電視,政府甚至規劃自民國95年元旦起無線電視台全面改播數位電視;不過,值得觀察的是,由於現有播放內容與一般節目差異不大,民眾缺少增添設備轉而收視數位電視的誘因。

即使買了高檔薄型電視,卻未必接上天線收看,反倒是經常處於移動狀態的計程車、巴士等,因為收訊良好的緣故,比較願意安裝。由創造需求的角度來看,未來數位電視能否進一步普及,其實也影響薄型電視市場後續發展。

相關新聞
【菁英論壇】未來決勝關鍵 低軌衛星中美爭鋒
特斯拉股東批准馬斯克薪酬案 支持遷往德州
世上最危險鳥類!澳洲食火雞面臨滅絕危機
AI無處不在 且正被極權利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