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盟中國與歐洲的獨立外交

標籤:

【大紀元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台北特稿)自一九九八年歐洲聯盟開始正視中國的發展,並擬訂策略,表明與中國建立全面性夥伴關係以來,雙邊關係已日益強化,隨著中國的逐漸崛起,預期歐盟未來將進一步強化與中國的關係。

歐盟有意增進與中國的關係,除歐盟執委會於一九九八年發布〈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Partnershipwith China〉正式文件,邁步尋求與中國建立廣泛夥伴關係外,二○○三年十月十三日歐盟部長理事會更通過另一文件〈A Maturing Partnership–sharedinterests and challenges in EU-China relations〉,希望進一步強化與中國的關係。

歐盟貿易夥伴 中國居次

對歐盟而言,早先與中國發展廣泛夥伴關係的目標多半已達到,目前已到更新行動,加強與中國互動,建立更成熟雙邊關係的時刻。歐盟認為,基於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尤其是在多邊體系國際組織扮演的角色已日益重要,與中國建立更成熟及密切的戰略夥伴關係,將帶給歐盟更大利益。

探討歐盟希望持續增進與中國的關係,主要是它認知到,未來歐盟無論在經貿及國際政治上的發展,將會更依賴快速崛起的中國。

根據歐盟執委會資料,中國不但在二○○三年已超越日本、成為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同時歐盟也在二○○四年五月擴大後,成為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成長的速度,遠超過歐盟與其它貿易夥伴間的貿易成長速度。歐盟統計顯示,二○○四年前十一個月歐盟與中國的貿易已達一千五百九十三億美元,較二○○三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十四點七(與新會員加入歐盟有關)。

此外,歐盟也已成為中國第四大外資供應者。至去年十月,已有一萬九千一百九十三家歐盟國家公司在中國設立,依據合約,來自歐盟的資金高達七百二十四億四千六百萬美元,實際流入中國的資金已達四百一十七億四千萬美元。

回顧一九八○年時,中國僅為歐盟第二十五大貿易夥伴,如今卻已快速成為僅居美國之後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這一事實自然使得歐盟重視它與中國的關係。去年五月歐盟執委會前主席普羅迪已預期,未來歐盟與中國將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貿易關係。

日益密切的貿易與投資關係也已使歐盟認知到,亞太地區的貿易與投資重心已逐漸轉移至中國,而貿易力量的逐漸壯大,再加上擁有十三億消費者的優勢及快速的經濟發展與建設的需求,將使中國成為支配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並間接增強它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力。

走出美國陰影 聯中制美

《IPS》(Inter Press Service)通訊社的貝茲羅瓦(Antoaneta Bezlova)在他提出的〈中國的崛起:威脅或機會?〉(China’s Rise:A Threat or AnOpportunity?)分析報導中就指出,不論今天中國的經濟如何,在全球經濟上,「沒有中國,既使是最強大的美國,也無法處理它巨大的貿易及預算赤字。」

目前中國經濟雖尚不及全球經濟百分之四,但快速成長的中國工業,以及中國分占全球石油、鋼鐵、煤等高消費比例的事實,也使歐盟不得不高度重視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

事實上,去年十一月歐盟執委會發布年度競爭報告時,就已提出警告,指出中國的快速崛起,將會改變歐盟的經濟地位。報告並指出,為面對過去二十五年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以及預期中國在二○二○年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歐盟必須強化研發,提升競爭力。

根據報告,中國高度重視工業的政策,已幫助它發展強大的知識經濟。這一優勢再加上較低廉的勞力,已使中國在高科技工業上擁有極強的競爭力。

儘管歐盟對已成為全球經濟主要推動者之一的中國備感威脅,並認為快速成長的中國經濟一旦崩潰,將影響歐盟及世界其它地區的經濟發展,但卻相信,現今中國的政治成熟度已因經濟的發展而向上攀升,這也使得歐盟不得不正視中國的未來,並願增進與中國的政治及戰略夥伴關係。

依據歐盟執委會二○○二年擬訂強化與中國政治及戰略夥伴關係的指導方針與優先事務,歐盟希望能與中國在管理全球事務上進行更頻繁的對話,其中涵蓋的層面包括:強化雙方在全球事務上的合作、推展多邊體系、防止核子擴散及裁減武器、加強反恐等。換言之,歐盟已意欲在國際重大事務上與中國建立全面性的戰略夥伴關係。

從發展對外關係的角度觀察,在國際政治事務上長期處於美國陰影下的歐盟,顯然希望藉由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戰略夥伴關係,來制衡美國。歐盟除希望中國在國際事務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對世界和平及穩定有所貢獻外,也認為往後中國有機會在世界性事務上,與美國的超強地位抗衡。

雖然目前美國仍是世界政治中心及全球最強大的經濟體,但快速成長及改革中的中國卻是正在改變全球經濟與貿易結構的國家,且很可能成為一個新霸權,挑戰美國的國際政經地位。

鑒於美國經常忽視歐盟在國際政治與經貿體系上的觀點及立場,致使歐盟也希望藉由通過與中國的結盟,在國際上維護自身政治與經貿利益時,能擁有更大的發言權。顧慮到中國的不穩可能會危及到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間接影響歐盟在該地區的利益,歐盟也願採行更積極的政策,俾使中國在國際政治與經貿上,能成為一個更負責且合乎規範的成員。

基於地緣政治的因素,中國的崛起對歐盟並未構成嚴重威脅,再加上歐盟較擔憂中國的不穩或崩潰可能造成的後果,在這一情況下,歐盟也較願表現善意,積極推展並強化與中國的關係。

表達解禁意願 軍售中國

證諸於歐盟不顧美國反對,同意中國加入歐盟主導的歐洲衛星導航計畫(Galileo Project),就可看出歐盟對中國的善意,並顯示歐盟有意脫離對美國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的依賴。

至於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歐盟對中國制訂武器出口禁令一事,去年十二月八日歐盟與中國在荷蘭召開高峰會時,歐盟領袖雖仍認為,目前並非解除這項禁令的適當時機,但卻保證歐盟將努力走向解禁之途,清楚表達解禁的政治意願。

體認到發展歐盟與中國關係的重要性,歐盟執委會主席巴哈索在高峰會中也指出,發展與中國關係將成為他任期中最重要的外交事務之一。他說:「歐盟與中國關係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刻,中國已認知到歐盟做為一個戰略夥伴的重要,同時歐盟與中國在政治及貿易的關係也日益強化,發展這一關係將是歐盟未來最重要的對外政策目標之一。」

相關新聞
新年出國玩 避入危邦!
外交部已派員尼泊爾 但通訊中斷失聯
曹長青:從國情咨文儀式看美國兩黨政治
台外交部公布派駐尼泊爾人員電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