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垃圾強制分類上路 廚餘回收率大幅提升

【大紀元3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十八日電)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統計,第一階段垃圾強制分類政策今年上路以來,短短二個月內,國內廚餘回收率大幅提升達十七點六倍;其中以台中市、宜蘭縣及台南回收績效最佳。

垃圾強制分類計畫第一階段,自今年一月一日起,於基隆市、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台中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宜蘭縣、台中縣及高雄縣等十個縣市率先上路;垃圾須先區分為一般垃圾、資源垃圾及廚餘三類後,才能排出。

環保署統計,實施後第二個月較去年同期月平均,垃圾減量達一萬三千二百七十二公噸;資源回收率增加百分之二點八七;廚餘回收率則自百分之零點三八、提升至六點六九,成長達十七點六倍,成效頗豐。

環保署副署長蔡丁貴表示,廚餘回收是當前重要的環保政策,不僅能為垃圾達到減量效益,也符合「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量的精神,廚餘回收後又可製成有機肥料,可說是最佳的環保工作。

他指出,全國廚餘回收量已達每日一千一百公噸,預計至二00七年時,更可提升至一千六百公噸,每年估計可創造高達新台幣二十四億元的經濟效益。

蔡丁貴強調,要作好垃圾「全分類、零廢棄」,廚餘回收是很重要的一環,同時更需要民眾的配合,從源頭減量作起、響應「綠色飲食」的觀念,也就是在家「吃多少、煮多少」、上餐廳「吃多少、點多少」,不僅可讓生活更環保,也可以讓身體更環保。

環保署提醒,今年一至二月,各地環保局一共稽查達四十五萬六千多人次、開出四萬七千八百一十張勸導單,及二十五張的罰單,待四月垃圾強制分類宣導期過後,將全面開罰,屆時違反分類規定者,將被處以一千二百元至六千元不等罰鍰,民眾須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