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貨氾濫 台海關:相關法令需檢討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十九日電)對於工業總會各產業代表反應大陸產品危及台灣產品市場生存,例如大陸成衣氾濫,盼海關加強取締一事,台灣關稅總局副總局長廖乾順今天表示,許多大陸貨氾濫的原因在於現有法規不夠周延,非關稅總局能決定,近期關稅總局會與經濟部工業局、國貿局等,對相關法規進行檢討。

日前在工總理監事會上,多位公會代表提出當前大陸貨氾濫,台灣產品難以生存的情形,舉例來說,由於目前法律對於進口貨物原產地的認定不清,只要產品在第三國加工,附加價值超過35%以上,就可以第三國名義進口,如大陸生產的磁磚,可能只在第三國進行拋光就可以第三國名義進口到台灣,因為35%實在很難認定。

另外,也有工總會員反應,近來地攤貨有比以往更氾濫的狀況,幾乎都是大陸成衣,由於大陸成衣根本不准進口,業者質疑海關等相關是否有做好把關動作。工總理監事會並做成決議,將彙整相關各行各業業者意見,一併把陸貨影響台灣廠商生存的情形,現行法規是否有需修正的地方,送請有關單位。

對於業者認為大陸貨氾濫是海關把關不嚴,廖乾順有話要說,他表示,有些狀況海關實在很委屈,以大陸成衣來說,目前經濟部工業局有委外加工規定,也就是為降低廠商人力成本,紡織廠商可將原料運到大陸加工,再打上made in China,就大大方方賣回台灣,這也是為什麼到處都可看到大陸成衣的原因。

廖乾順說,不是海關把關不嚴,海關都是依法執行。事實上,因為這項法規造成的困擾,相關單位、民意代表屢屢關切,海關已決定將會同經濟部工業局、國貿局等等,對於委外加工的規定進行檢討。

另外,關於產品經第三國加工,附加價值超過35%以上,原產地就可用第三國名義一事,廖乾順也指出這些都是現行法律規定,並非海關所能掌控,海關只是執行部門,應由相關單位,針對有哪些大陸產品會危及台灣產業,是否需保護,進行法規的全面性檢討。

相關新聞
中國房價加速下滑 新房價跌幅創10年來最快
用高科技假裝工作 富國銀行解僱十餘名員工
美國超越中國成東盟最大出口目的地
中國通脹數據弱於預期 PPI連續20月緊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