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收音机‧渴望‧“說謊話的杰可布”

【大紀元3月26日訊】收音机是個奇妙的東西,它伴隨著我的成長,給我帶來了無盡的遐想。小說連播,古典音樂,文學欣賞,流行歌曲,電影錄音剪輯……多少天啊,我守在小小的匣子旁邊,一邊听著一邊在心中勾畫出朗讀者的動作和表情,想象著節目中每一個角色的音容笑貌。看不見的電波為听眾展開廣闊的思維空間,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八九年“六四”之后,有好几個晚上,我到鄰居家的大姐姐那里去和她一起收听境外短波廣播,也就是以前被叫作‘敵台’的。對‘敵台’的干擾可太厲害了,在同一頻率上,可以同時听到別的我們不想听的節目,清清楚楚。于是,大姐姐一次次地調正旋鈕,我焦急地在旁邊等待著,為了一個不同的、可能是真實的聲音。

電視、電影、网絡、隨身听……科技的高速發展漸漸地取代了收音机在我生活中的位置。我不再听任何廣播了,因為以前曾讓我陶醉的是變异的文化;而今天,我可以自由地獲取真相。我几乎忘記了那曾經因它而激動而丰富的歲月,直到昨夜──

夜深人靜,我打開電視,轉到英語頻道,看見了美國著名演員羅賓‧威廉斯穿著一件破舊的大衣在搬運東西。畫面灰暗、陰冷,很快地,我分析出來了:是二戰時期反納粹的電影。太沉重了,我想換台了,不想在虛擬中再痛苦一把。這時,他的一個朋友問他:“每個人都知道你有一台收音机,你居然不告訴我!”

噢!收音机!我的心一動,繼續看了下去。

故事發生在納粹占領時期的一個波蘭小鎮。白天,鎮上所有的男子都必須去貨運場為德國人做苦力,夜晚宵禁。猶太人生活在無助、無望中,自殺事件頻頻發生。羅賓‧威廉斯扮演的杰可布是一個咖啡館老板,他偶然中听到了德國軍官辦公室的收音机里的一段戰事新聞,說的是德軍敗退。他把這消息傳開,又不敢說是在哪里听到的,就編造了自己有一台收音机的謊言。于是,貨運場的人們天天向他詢問:今天有什么消息?俄國人什么時候會打過來?杰可布只好硬著頭皮編造一段又一段新聞:什么俄軍打了胜仗啊,電台里有爵士樂演出,邱吉爾發表演說了等等。日复一日,大男子漢們圍住他入神地听著、笑著。他們的生活忽然又有了希望,有了盼頭。那台誰也沒有見過的收音机有如圣物一般。奇跡般地,鎮上再沒有人自殺了。

杰可布在家中的頂樓里收藏了一個從他鄉逃來的小女孩,有一天,女孩子請求听一听收音机。杰可布無計可施,就在屏風后用鍋和咖啡筒作麥克風為她即興表演。小女孩听得開心極了,兩人一起跳起舞來。而同時,杰可布和十几個男子組成了一只抵抗隊伍決心抗爭,就在他們秘密開會的晚上,蓋世太保來到會議場所(教授家),請房主、一位心臟病教授去為占領軍官治病。原本輕松的气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教授被帶到最高指揮官的住宅,那個軍官被心臟病折磨得很痛苦,他命令教授為他減輕痛苦,而作為交換條件的是,教授可以留下,而全鎮的人第二天都將被送往集中營。教授說:“作為醫生,我有義務為你治病。可是如果我治好了你,你就會肅清整個小鎮。這是個困難的決定。” 指揮官大發雷霆,說:“都是因為你們有了那台收音机,想反抗了!現在,把你那個有收音机的朋友的名字告訴我。” 教授坐了下來,在几名納粹的眼前鎮定地服毒自盡。指揮官咆哮了,他派人在街上抓了十名人質,限定擁有收音机的人前來自首。杰可布把小女孩托付給一位朋友,前去自首。在嚴刑逼問之后,審訊他的年輕軍官才發現原來根本沒有收音机,他气急敗坏地苦笑著。兩個人對坐在餐桌前,杰可布請求吃些東西。軍官說:“明天你要當著全鎮的人說,你沒有收音机,你騙了他們。” 杰可布說:“然后還不是一樣在集中營里死去?” 軍官沉吟片刻,說:“說不定,你也許能活上一周,兩周,半年,到時候俄國人、英國人就打過來了?誰不想看到明天呢?” 杰可布听著,沒有說話。

第二天,全鎮的人都被押到了廣場上,被打得傷痕累累的杰可布站在台子上,看了一眼他的咖啡館,又抬頭仰望天空,一群鴿子平靜地飛過。指揮官大叫:“說,告訴他們,你騙了他們。說!” 杰可布笑了,一聲槍響,他倒下了。而這時,杰可布的話外音響起來,(是他的靈魂吧?)“故事就是這樣。我本來可以准備一篇慷慨的演說詞的,什么堅定不屈之類的。但是沒有。而他們被送到集中營去,我們再也沒有見面。不過?或許故事不是這樣的?他們的火車被攻打過來的俄國人攔住了……” 這時,畫面切換到運送小鎮上的猶太人的火車,俄國士兵拉著手風琴,開著坦克把他們解救了。小女孩定睛看著那個拉琴的人,眼前出現了一個穿著白西裝的樂隊和紅禮服的女聲演唱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就象杰可布給她講的收音机里的節目一樣。女孩子流下淚來,輕輕地說:“杰可布。”

這部電影叫作:“說謊話的杰可布”。

導演的手法比較新穎,幽默的風格和個性化的人物,真實地反映了那段嚴酷的日子,沒有淡化現實,卻又激發著人們的渴望。片中的三處死亡被處理得十分簡洁、平淡,沒有撕心裂腑的痛哭,卻只有讓生活繼續下去的殘酷。這讓我聯想起中國電影“藍風箏”,女主人公樹娟在歷次的政治運動中先后失去了三個丈夫,而她仍然無聲地流著淚,只是說了一句:“心里堵得慌。” 是啊,悲劇又何止發生在她一個人身上。那是几代人及至民族的浩劫。

思路在跳躍,我又想到了前不久在“大紀元”新聞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介紹德國影片“索菲‧肖爾最后的日子”。索菲是德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散發反抗希特勒的傳單而被處死。文章里有一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 “一個普普通通熱愛生活的少女,面對貌似強大的對手,憑借正念正信賦予她的超凡勇气和智慧,展現了一個普通人在維護道義良知的路上能走多遠。”

在“說謊話的杰可布”中,教授和杰可布都面臨著一個困難的決定:是苟且偷生,還是保持尊嚴,在自己那條維護良知和正義的路上走下去?教授宁死不為軍官醫治,不出賣杰可布。而杰可布,也不愿打破全鎮人對自由明天的夢想。這些渺小的、被剝奪了一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人們,所言所行,令統治他們的軍官瞠目結舌。

由此,又想到了昨天在“大紀元”网上看到“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增加一小時對大陸短波廣播的新聞。我可以想象,在那廣闊的土地上,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在苦難和謊言中掙扎的人們會怎樣守在收音机旁,等待他們的希望。希望不僅會從上空傳來,希望也將在他們的心中開花。一群又一群的人們將會上路,負起堅持正義的責任。(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