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百科:類固醇在目前的醫療上仍扮重要的角色

標籤:

【大紀元3月6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康宏銘(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台灣人罹患慢性腎病相當普遍,洗腎比率高居世界第一,最大的原因就是愛吃藥。各種偏方、來路不明的藥,或是自行到藥局購買消炎止痛藥,長期下來難免腎臟受損。

盡管有人不明不白吃了很多類固醇,但是對醫師開的類固醇卻是敬謝不敏,能免則免,這或許是因為民眾醫療常識增加,了解長期使用類固醇後的副作用,但是恐懼過了頭也不是好事,類固醇在許多情況下仍然必要,也可以放心地使用。

氣喘是最常見的例子,久咳不癒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是氣喘,或是雖然知道卻沒有使用類固醇。目前的醫學已經確認氣喘是一種發炎性疾病,而類固醇正是最好的消炎藥。

過敏性鼻炎也是常見的疾病,據統計將近三分之一的人有此困擾。在歐美地區,使用類固醇鼻噴劑來治療過敏性鼻炎已經是最優先的選擇。通常使用二到四週後就會明顯改善。使用初期可以搭配口服抗組織胺來控制症狀,只有少數情況下必須要使用口服類固醇。

過敏性疾病的患者在平時的預防也很重要,多數氣喘的患者仍必須每天使用類固醇噴劑,並注意呼氣流速的監測,以減少急性氣喘的發作。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在季節交替之際,也可以使用類固醇鼻噴劑來加以預防。

除了過敏性疾病以外,免疫風濕的疾病也常用到類固醇。由於這類患者通常需要長期口服使用,因此更須和醫師密切配合,循序漸進地降低使用的劑量,以減輕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總之,類固醇在目前的醫療上仍有很重要的角色,大至脊髓外傷的緊急處置,小至青春痘的面子問題,都仍被正統醫學普遍使用。

相關新聞
人性化生產 孕媽咪免驚
民調顯示中國城鄉醫療保障嚴重不足
杜絕醫療浪費 金屬中心協助建構品質保證系統
消基會出版醫療升級遠離糾紛 供民眾索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