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油價及匯率對全球經濟成長構成威脅

標籤:

【大紀元4月1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八日綜合報導)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呼籲各國能有更具彈性的匯率政策,並指出高油價恐推升借貸成本,不利經濟成長,但IMF預估油價明年可望下跌,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重要成員沙烏地阿拉伯則擔心油價站上每桶50美元恐損及亞洲經濟。

根據彭博社調查指出,近來持續下跌的油價,在本週可能出現連續第三週走跌,主因美國石油及汽油庫存增加。

IMF貨幣決策委員會在新聞稿中表示,國際油價持續走高,以及油市動盪導致風險攀升。長期利率自低點急遽攀升以及匯率波動擴大的可能性皆需提高警戒。

七大工業國 (G7)上週末在華府開會表示,高油價不利經濟成長,並再度呼籲更具彈性的匯率政策,雖然沒直接點名哪個國家,但箭頭指向中國緊釘美元的匯率政策。

IMF預期今年全球成長強勁,但也指出若干因素將對經濟擴張構成風險。所有國家皆有責任善用目前有利的經濟環境降低風險。

美國預算及經常帳赤字今年可能續創歷史新高,亞洲及歐洲政府也下修今年經濟成長預估。 擁有184名成員的IMF在4月13日發表半年一度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估,今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值將成長4.3%,明年更可望有4.4%的增幅,經濟擴張「普遍保持水準」。

IMF去年9月針對今年全球成長率所作的預估值亦為4.3%。

報告還說,就各地區而言,美國、中國及新興經濟體的成長速度較先前預估強勁,歐洲與日本的成長率則偏低。利率水準理想、企業資產負債平衡表有所改善,就業市場日益發達,以及中國經濟強勢成展,均是鞏固今年全球成長大勢的有利條件。

IMF在展望報告摘要中表示:「不可排除景氣復甦力道趨強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IMF指出,經濟成長失衡,金融市場情勢「明顯緊縮」,油價再度暴漲,可能危及未來經濟擴張的負面因素。不過,IMF仍然預估明年油價將下跌。

根據Aleqtisadiah報紙報導,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擔心油價每桶站上50美元恐損及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亞洲是沙國石油最大客戶。

油價站上每桶50美元並未嘉惠沙國,因沙國石油售價每桶平均將近40美元。受到油國組織 (OPEC)增產影響,紐約油價繼4月4日創下每桶58.28美元記錄新高之後如今已大幅回檔,油價上週末處在每桶50美元上下。

沙國油長那歐密接受阿拉伯文報紙Aleqtisadiah訪問時指出,已開發國家有能力因應油價飆漲,開發中國家則否,而開發中國家則是我們的大客戶。

沙國承諾,需求如果意外攀升,沙國準備增產150萬桶原油,達到每日生產上限1100萬桶原油。

另據彭博社對61名分析師及研究員調查顯示,有33名受訪者或佔54%的比重預估油價本週將下跌,有14人或佔23%的比重看好油價上漲,另有14%認為油價將持平,在過去28次的調查中有近三分之二的調查準確預估油價走勢。

美國能源部4月13日公佈報告指出,美國石油庫存連續九週上升,達到逾二年來最高水準,今年汽油庫存比過去五年平均高出4.8%,煉油廠紛紛增加供給以因應夏季需求高峰的來臨。

美國上週石油庫存增至3.207億桶,創下2002年6月以來最高水準,汽油庫存增加848,000桶達到2.13億桶。

聖路易斯A.G. Edwards & Sons Inc.基本期貨研究部門主管Bill O’Grady指出,「庫存終於開始影響油價。」

美國能源部報告顯示,煉油業者上週日產870萬原油,創下去年12月以來新高。

煉油業者通常在4或5月增加汽車用產油以增加庫存,美國汽油需求在5月底至9月初夏日開車旅遊旺季達到高峰。

新加坡原油交易公司Concord Energy Pte指出,「石油及油品庫存增加將持續壓低油價。」此外,他同時指出,「市場普遍預期商品價格及利率走升導致全球成長減緩,因此需求成長可能放緩。」

國際能源署 (IEA)日前 4個月來首度調降全球原油需求預估值,因中國的需求成長減緩且庫存增加。

總部在巴黎的IEA 12日說,2005年的全球原油使用量平均每天將達8427萬桶,較3月的預估值減少50000萬桶。IEA說,美國原油庫存的增加、中國需求成長的減緩以及中東產油國的增產應有助油價擺脫歷史高點回檔。

倫敦Schroders公司能源分析師Craig Pennington說:「IEA以往飽受批評,被指責上修原油需求預估值時拖拖拉拉,這次竟然下調,值得玩味。」

IEA說,2005年的原油每天需求量將增加177萬桶,增幅2.1%。IEA上月曾表示將增加2.2%。

相關新聞
台經院:APEC業務研習營明揭幕
外銷績優中小企業小巨人獎選拔即起報名 
華爾街股市低迷不振  美財長仍為經濟辯護
提升形象  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網站上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