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看問題╱國際情勢 有利台灣入世衛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鈺婷╱台北報導〕醫界聯盟昨舉辦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 )研討會,從國際政治角度探討台灣加入的機會,與會學者多認為,不應忽視國際情勢轉變對台灣加入WHO的正面意義,日本今年將再次支持,歐盟各國也在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對中國感到遲疑,整體氣氛的改變對台灣遊說國際支持是樂觀的。

台灣國際法學會秘書長李明峻表示,最近中國的反日行動,看似民間發起,其實應該是政府在操控,中國這個動作的背後,代表其具有很深的危機感,也顯見中日兩國關係確實有所改變,而先前日本在美日安保條約中對台海穩定的立場,更讓中國感到驚訝。

他認為,最近這段時間的中日關係變化,對台灣是有利的,即使日本首相小泉為讓中國反日情緒降溫公開道歉,也不影響台日目前關係,況且去年日本已支持,今年沒有理由反對,他對日本的立場很有信心。

李明峻表示,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議題,不只是台灣的問題,也和整體國際情勢有關,台灣過去太重視中國因素,而忽略台灣在東北亞的戰略角色,應該要解構過去的迷思,重視思考整個東北亞局勢變動對台灣加入WHO的助益。

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賴怡忠認為,美方對台灣加入WHO,其實比較站在人道角度思考,較少戰略因素考量。他分析美國態度對台灣加入WHO的影響,美方立場對台灣有利有弊,正面來說,美方若支持,當然會影響部分國家的態度,但另方面,美國強權也給外界「鴨霸」印象,很多國家很反感,所以如何巧妙運用美方的正面因素幫助台灣,格外重要。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吳志中以歐盟角度談台灣加入WHO的機會。他表示,歐盟國家過去普遍和中國關係較好,在台灣和中國議題上,幾乎立場一致主張遵循中國版的「一個中國」政策,而歐盟各國和台灣距離遠,對台灣的了解也不夠,這些原都不利於台灣爭取歐盟支持加入WHO。

但他樂觀認為,最近國際情勢轉變,是我爭取歐盟支持的契機,除了陳總統訪問梵蒂岡意義重大外,歐盟對解除中國武器禁運在時間上的遲疑,以及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德國等歐盟國家的反感,都顯示歐盟和中國關係已不如過去,歐盟內部各方勢力也在拉鋸,利益和主張並非一致。

他表示,台灣若能增加和歐盟的互相了解,歐盟應該是下一個台灣在外交上可突破的點,歐盟主張的「一個中國」政策,其實也隨國家利益轉換,並不是永久不變。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