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三成年輕父母希望孩子有權勢名利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5月2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中國大陸一項新近完成的調查顯示,年輕的父母更看重孩子在未來有權有勢,而老年人更希望子女穩定和安逸。對於男孩和女孩,父母的期望也不盡相同。

中國青年報報導,此次調查由零點公司完成。調查採用隨機抽樣方式,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瀋陽七個城市的兩千兩百五十二名十四歲至六十歲的當地居民進行了訪問。年輕父母期望子女有權有勢,老年父母希望孩子穩定安逸。

  調查者根據年齡,把受訪者分成三個群體進行研究,年齡為五十六歲至六十歲的為老年群體,年齡為三十六歲至五十五歲的為中年群體,年齡在十四歲至三十五歲之間的為青年群體。

  調查發現,對老年父母而言,孩子未來生活穩定、安逸最重要,百分之六十二點八的老年父母希望子女未來家庭幸福,有百分之十二點八的老年父母希望孩子未來生活安逸。老年父母對這兩項的選擇率,在受訪群體中都是最高的。

而年輕父母最為看重的,則是子女能夠擁有權勢和名利,能夠擁有很強的社交能力。青年人中分別有百分之三十九點三和百分之十四點五的人選擇了這兩項,而中年群體這兩項的選擇率分別為百分之三十一點二和百分之十一點二,老年群體對這兩項的選擇率則只有百分之二十七點六和百分之五點九。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發現目前還沒有孩子的居民比已經有孩子的居民更看重孩子在未來「有權勢和名利」,他們對此項的選擇率高達百分之四十點二,比已經有孩子的居民高出了近十個百分點。

  在對兒子和女兒的期望上,大多數父母仍然保留了「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的傳統觀念。

  總體來看,父母最希望孩子明白:「家和萬事興」

這份調查同時也比較中美家庭教育觀的差異性,美國許多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具有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這個目的的期望值不高。所以美國不少父母能較為輕鬆地對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個性中積極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讓子女實現自我價值,他們並不追求高學歷、好職業等功利性的目標。

  不少美國孩子從小就一個人睡;一會走路就自己玩耍,很少父母抱著玩;再大些,就有自己的空間,房間的佈置和清理全由小孩負責。孩子們從小就做一些有償服務,如做清潔、幫人看小孩、送報紙等,到了高中或大學後就勒工儉學,換取生活費。

  然而中國的許多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才」,將來有出息,有個好職業,一生能在順境中度過。這個目的期望值高,功利性強,因為「有出息」、「好職業」、「順境」較難實現。

出於這個目的,不少中國父母特別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對孩子的惟一要求就是專心、安靜地坐下來讀書、學藝,卻忽視孩子的天分,限制他們的創造力,結果為了培養所謂的「人才」反而扼殺了天才,「有心栽花花不開」。由於很少考慮孩子的性格、社會適應能力、公民意識等問題,一些孩子即使學業成績好,將來也未必能順利地在社會上立足,使父母的期望落空。

相關新聞
老松
林義雄︰慎防台立院惡搞 立法出賣台灣
中國爆口蹄疫 台灣緊急防疫
中國口蹄疫 曾入侵製造災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