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關注中國內部過度依賴外資

標籤:

【大紀元5月4日報導】(據明報新聞網報導)中國業界關注過度依賴外資現象,中國需要決心改變作為「組裝車間」和「加工基地」的處境。

中國科技大學訊飛信息有限公司總裁劉慶峰說,中國企業以廉價的勞動力,消耗大量的能源,承受巨大的污染。

他說,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外企業,只需簽署一紙技術合同,就勝過千軍萬馬,抽走中國企業一大半的血汗錢。

雖然中國的DVD產量佔全球的七成以上,但由於沒有掌握核心專利技術,一些企業被提取高額的專利費用之後,又不得不以降價作為主要競爭策略,目前這一行業已日漸萎縮。

作為潛在的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的汽車產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一些汽車製造企業幾乎成了外國公司的組裝車間,國產外國牌子的汽車佔據九成以上的市場。由於缺乏自主開發能力,目前中國的汽車出口數量只佔生產總量的1%左右,國際競爭力低下。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足,研發經費人均支出僅為美國的1.2%、日本的1.1%。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與其銷售收入的比例,多年來一直在0.7%以下徘徊,而主要發達國家已達2.5%到4%。

缺少自主研發,中國的許多企業只能對外引進技術,重引進、輕消化吸收再創新成為許多企業的通病。根據有關的統計資料,2002年中國引進技術費用與消化吸收費用再創新費用之比是100:7,遠遠低於日本、南韓的100:1000的水平。

由於大量投資過多地集中在加工製造環節,一些企業不僅盈利少,得不到主動權,而且這也使中國在能源、原材料和交通運輸等基礎行業的供給更為短缺。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公共管理學系的一位教授指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安於現狀,專註於數字硬指標,自然就忽視了自主發展的軟目標,即重視引進、輕視消化、吸收和創新。

中國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和建設部聯合發出文件,希望提高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水平,這類引進外資的窗口能以外資帶動內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形成若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過,引進外資帶給中國自主創新的並非全是負面影響。在台商最為密集的江蘇昆山,那裏的民營企業震雄集團為了給外來的高新企業提供配套服務,取得了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不斷提高發展水平、更新技術設備,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銅導體製造企業。

相關新聞
大陸將提高外企稅率並取消經濟特區優惠稅率
分析:中國入世的沉重代價
中國十一月外資步伐放慢
包道格:台吸引外資大減,應加強智財權保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