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屆「哈佛中國論壇」側記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5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衛君宇報導)4月30日,「哈佛中國論壇」於哈佛大學法學院舉行以「消費中國」為主題的第8屆年會。演講者包括中美政府官員、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高盛、紐約證券交易所等的學界業界精英四十餘人,話題涉及中國都市規劃、可持續性能源、消費者與品牌、汽車業、房地產、奧運效應、金融市場等。一整天的分組會議,幾乎場場爆滿,有五百餘名聽眾與會聆聽。

◆ 房地產市場﹕看漲的與看跌的
來自北京的房地產風雲人物、SOHO總裁潘石屹先回憶了自己2000年來哈佛演講時的情形,當時他的講座只有寥寥十數人,而隔壁會議廳網通田寧講INTERNET,下面有兩、三千人在聽,當時他說自己「頭有點疼」,稱是「INTERNET的泡沫給燒的,肯定要出問題了」。今非昔比,潘看了一眼臺下滿堂聽眾,笑言「也不知房地產有沒有泡沫」。他認為作為市場,有看漲的。有看跌的,才屬正常。房地產市場看漲者多為地產開發商,而看跌者多為經濟學家,後者潘石屹特別提到了易憲容。

2004年7月,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博士發表題為《謹防房地產要挾整個國內經濟》一文,說「房地產業正挾持著整個中國經濟。如果讓國內房地產的泡沫任意吹大,破滅將不可避免。」之後,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也為上述討論推波助瀾,發出「中國地產泡沫即將破裂」的預言。

同在一個小組的其他演講人,包括建設部的官員、北京首創置業總裁唐軍、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和上海中凱(ZK)集團主席邊華才,則對中國的房地產發展眾口一詞: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是健康的,只要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平穩,則房地產的發展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不會有問題。

◆ 品牌與消費者

DONNA KARAN國際集團的董事長JEFFRY ARONSSON認為外商進入中國佔領市場,建立自己產品的品牌很重要。便是國際名牌,也需要本土化或在做廣告時進一步包裝,而且中國國內名牌也漸有與國際名牌分庭抗禮之勢,如體育用品業的「LI NING」對「NIKE」、化妝與清潔業的「拉芳」與「雕牌」對「P&G」、手機業的「TCL」對「MOTOROLA」等。ARONSSON認為如今中國的消費有三大趨勢﹕精緻化、國際化和數字化。商家要多從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考慮,才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LEO BURNETT中國總裁MICHAEL WOOD看到中國的消費者構成呈金字塔形,收入處於塔頂的多分佈在北京、上海等省會及沿海城市,只佔總人口的4%,絕大部份消費者月收入在兩百美金或以下,所以投資商家要想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未來戰略中因多考慮塔底大多數的需要,並向中國的中西部發展。◇(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卡姆拉斯當選今年全美優秀教師
胸襲韓國美女金泰熙?  金萊元被指“咸豬手”
哈佛費正清研究中心 將辦台灣司法改革研討會
應與醫生討論的十一件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