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璀燦

歸心啼血萬山紅

曾經在雲霧縹緲的南嶽衡山深處「逍遙不記年」地小住過。那些人跡罕至的高山,每到「千山響杜鵑」的時節,就從常年單一的碧綠中,透出一片片的嫣紅,有的整個山頭都是紅的。遠遠看去,令人想起北國層林盡染秋山的紅葉,而山民卻說那是花。可是,總有些疑惑花是否能有葉子那樣多那樣密,密得能將青山變作紅色。直到有一天終於專門為此去爬山,才知那紅紅的峭拔山尖上,真的都是花——色丹如血的紅杜鵑花,蕊密攢簇,花紅欲燃。從此便深深懂得了為什麼她們又被稱作映山紅。

這幾年,中國繁華的大都市中也有了杜鵑聲聲,有些尋常百姓家裡都養起了盆栽杜鵑,但好像是比較講究西洋品種。其實國外反倒非常重視中國品種,英國的皇家植物園就闢有以中國杜鵑花為主體的杜鵑園。

杜鵑花本來是中國原產,與報春花、龍膽花並稱聞名於世的三大中國天然名花。中國5世紀在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中已有杜鵑花的記述,而歐洲16世紀末才有發現,品種還極為貧乏,直到19世紀英國人多次從中國特別是雲南高山搜集大批杜鵑花品種回國。如今,全世界有杜鵑花約900種,中國就有600種左右,其中特產中國的390餘種。尤其是雲南的山中竟有高達28米基圍近10米的「世界杜鵑之王」。據說歐洲、北美幾乎沒有不種杜鵑的花園,可是只有中國是世界杜鵑花的中心。





杜鵑花最早被稱作躑躅,其「杜鵑」之名據說是由杜鵑鳥而來,始見於唐朝李德裕《平泉草木記》。因她總在春天杜鵑鳥啼鳴時開放,以至白居易詩中竟說是「一聲催得一枝開」。杜鵑花一枝數萼,花冠闊漏斗狀,花蕊伸出花冠之外。杜鵑鳥夜啼達旦,嘴角有一紅斑,宛如啼鳴不止而滴出的鮮血,古人就說杜鵑花是杜鵑鳥啼血染紅,「疑是口中血,啼成枝上花」。

相傳杜鵑鳥為古代周末號稱望帝的蜀王杜宇失國後精魂所化,苦苦啼血不止,聲聲喚的都是「不如歸去」,故而亦稱「恩歸鳥」。杜鵑鳥啼血,杜鵑花如血,總感到其實是思歸之血。宋人有詩感嘆,「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讀來不由得有些心酸。以為那終難表白的千古歸心,應該並非一般的思歸之情,而是心靈深處仿佛與生俱來而揮之不去的一種渴望。陶淵明作那有名的《歸去來辭》,似乎就不僅為著一般的「歸隱」,而是想從「心為形役」的「迷途」返回去。看來,只有返本歸真才是根本的真正的「歸」,多希望自己不再是思歸而未歸的遊子。

紅色杜鵑花之美,確實像有位唐朝詩人所形容的,是一種「怨艷」。以前並不很喜歡紅色,覺得太過熱烈,因而難以免俗。卻想不到,原來紅色也能美得那麼憂郁,那麼——雅。前幾日聽說城外山中也有幾個品種的野生杜鵑花盛開,不知那裡能不能找回當年南嶽山中「撥雲尋古道,倚樹聽流泉」的悠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