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智庫:中國當前對台策略更具靈活創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十三日電)中國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全面掌權後,中國對台策略是否隨之調整?美方智庫觀察,中國當前對台策略更具靈活創意,但一貫堅持的政治原則並未展現彈性。台灣政府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從累積兩岸互信著手,向國際表明有意願解決兩岸問題。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偉峰日前率「兩岸記者美國智庫參訪團」,與美國紐約及華府的重要智庫,就「中國當前對台策略」議題,交換意見。

美國智庫相當關注,中國「胡、溫」領導層執政以來,對台策略是否出現微調?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及新美國世紀計畫都指出,「中國當前對台策略靈活,更具技巧性,重點是該硬的更硬,該軟的更軟」,但是「胡、溫」並未改變中國堅持「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

美國國務院前助理國務卿薛瑞福說,中國通過反分裂法後的情勢,迫使中國重新評估對台策略,中國似乎了解到,對台不能使用逼迫的手法,這或許也是中國積極與台灣在野黨接觸的原因。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主席戴馬托(RichardD’Amato)認為,中國國家領導人繞過台灣民選政府,選擇和台灣在野黨商談兩岸事務,是項「既不聰明又錯誤」的決策,「試想,如果中國邀請美國反對黨去談美中重要事務,總統要幹什麼?難道要總統去打高爾夫球嗎」?

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學者表示,胡錦濤的對台策略多處跡象顯示,「中方可能接受兩岸分治的現實」;例如,胡錦濤提出「爭取談、準備打、不怕拖」,其中「不怕拖」一項與中國國防白皮書提出對台動武的條件相比,可說是很大的倒退;中國智庫也向他提出,儘管國家統一與經濟發展均為中國重要目標,「但中國尋求國家統一絕不能妨害經濟發展」。

從反分裂國家法在第六條、第七條特別強調台灣參與國際空間,以及兩岸經濟交往等條文來看,他認為「中方似乎準備在事實及國際空間上,給予台灣以往未有的彈性」;這位資深學者更認為,兩岸在中國新年包機一案所展現的彈性,可能是未來兩岸復談達成協議的模式。

中國頻在國際社會塑造台灣是麻煩製造者形象,薛瑞福認為,台灣政府絕不能置之不理,應有一些具體做法向國際表明,台灣是有意願解決問題。

戴馬托也指出兩岸當前的關鍵在「互信不足」。從中國堅持「一中原則」為復談條件看來,中國還沒想要談的意思,兩岸現階段應致力多些經濟文化層面的交流,累積互信。「兩岸當局應致力於進行直接、完整的復談,但這項復談必須不預設任何前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