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網路遊戲衝擊治安 積極宣導標本兼治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台北二十五日電)隨著網路遊戲科技不斷發展,不少青少年學子流連虛擬網路世界,但如混淆虛擬與真實角色分際,遊戲與犯罪只有一線之隔;由於網路遊戲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嚴重衝擊社會治安,警方除積極查緝外,也應透過宣導建立正確法治觀,才是消弭網路遊戲犯罪標本兼治之道。

網路遊戲犯罪是網際網路興起後的一種新興犯罪型態,廣義來說,也是屬於一種電腦犯罪行徑,法務部統計,最近一年內的電腦犯罪案件即有五千多件,被告人數有六千多人,其中屬於網路犯罪有四千件,比率高達八成以上,而網路遊戲犯罪最常發生於青少年學子間。

台北地檢署偵辦網路遊戲犯罪的多位檢察官認為,大部分犯罪是因共同帳號而衍生,由於玩家間往往是情侶、朋友或同學關係,一個帳號有多人使用,也會產生私自移轉寶物爭議,有時為獲取被害人的虛擬珍貴寶物,也會使用不正方法取得他人之物。

以台北地院最近判決為例,一名呂姓男子前往網咖,在網路遊戲刊登廣告販售遊戲寶物,有買主願以遊戲金幣六百萬元(價值新台幣三百元)交換,但呂男卻利用交換之際改變寶物數量,法院認為已觸犯詐欺等罪嫌,判處罰金並緩刑兩年。

台北縣一名沈迷網路線上遊戲的少年,最近由於在遊戲中砍死了另一個虛擬角色,結果竟遭對方嗆聲,兩人引發肢體衝突,結果這名少年被西瓜刀砍殺,當場肚破腸流死亡。

法務部認為,強化網路遊戲世界的法治教育宣導,避免虛擬世界的遊戲成為真實世界的犯罪行為,是刻不容緩的關鍵任務。

法務部官員表示,網路遊戲屬於虛擬世界,自然會充斥各種陷阱,玩家必須建立正確的法律觀,不僅自保,也能讓虛擬的遊戲世界建立起普遍規範,遏止不肖玩家的犯罪行徑。

法務部長施茂林強調,「預防重於治療」、「教育先於制裁」,是現階段防治網路遊戲犯罪的宣導重點,希望利用網路、光碟、活動等多元化管道,激發青少年自我保護措施,教導預防被害及突發狀況處理,減少發生被害情況。

首先,網路管道方面,法務部設置「網路不敗快樂online網站」,以動畫、電子卡片、有獎徵答活動,鼓勵各遊戲業者及資訊網站聯結共同推廣,決定請教育部協調各國高中網站,視情形列入暑期作業範圍。

其次,光碟製作部分,不少研究青少年網路犯罪學者認為,應列出網路線上遊戲常見的犯罪態樣及法律規範。玩家們務必注意自身密碼,才不會被其他人竊盜取得,不僅不要下載外掛程式,更切記設定密碼不要太過簡單。

另外,適時利用置入性行銷並結合舉辦大型活動,讓玩家建立正確安全遊戲觀念,使玩家知道不要收受或購買來路不明的虛擬寶物,如發現疑似詐欺等不法行為時,應主動向警方報案,警方在第一時間即能查獲不法玩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