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對日受降記實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7月2日訊】1945年八月十日下午六時許,在中國的戰時首都重慶,無線電廣播首先向艱苦作戰八年之久的中國人民傳出了這樣一個聲音:「日本政府決定無條件投降!」這個特大喜訊,頓時把山城重慶變成了歡樂沸騰的海洋,處處是人潮,是喜氣洋洋的笑臉。勝利的喜訊很快傳遍全中國。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發表廣播詔書,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而此時,侵華日軍總司令部的全體人員,在岡村寧次的帶領下,中午12時整均集合在廣場前,按平時遙拜式隊形聆聽天皇“玉音”廣播。從司令官到士兵,每一個人都如木樁似地站在空闊的廣場上,靜靜地聽著,他們的表情似乎很平靜,但天皇的每一句話,都使他們震驚、絕望,直到廣播結束,一個個還目光呆滯地站在烈日下。

廖耀湘全副美械裝備的新六軍當時正在湖南芷江﹐幾個月前﹐蔣介石為確保雪峰山大戰的勝利﹐特命令陳納德的美國第14航空隊將新六軍由昆明空運至芷江作為雪峰山大戰的總預備隊﹐國軍順利取得雪峰山大捷之後﹐新六軍就一直待在芷江。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新六軍官兵那個心情真是高興得不得了﹐大家一起喝酒﹐很多人都醉了。部隊裡的美國教官,把所有庫存的東西都拿出來吃、喝,還跳舞。

但是當時日軍並沒有承認在中國戰區戰爭的失敗。日本人一直說是「終戰」,沒有講投降這個事。這個事情讓新六軍的官兵非常氣憤。

在重慶高層會議上﹐時任中國戰區美軍司令兼中國戰區最高司令蔣介石的參謀長的魏德邁上將說﹕「日本現在很囂張,他們並不認為他們失敗了﹐你們到南京去受降,部隊應該有一種威懾力量。現在中國部隊有威懾力量是新一軍和新六軍,新六軍就在芷江,就在空軍基地。到南京幾個鐘頭航程就行了,應該讓新六軍去。」最後﹐新六軍被選定為赴南京受降的部隊。接洽日軍投降的儀式就在新六軍當時的所在地湖南芷江舉行。

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駐華日軍副參謀長今井武夫受命飛往湖南芷江洽降。當今井武夫一行乘坐的岡村寧次專機接近常德上空時,突然從雲端中飛出六架野馬式戰鬥機,圍繞專機轉了三圈。經辨認是美軍飛機前來引航時,今井懸著的心才平靜下來,呆坐在座位上默默無語。

機場警衛部隊由新六軍指派輜重兵團團長金柏源上校擔任指揮官,除派出該團部隊一個營外,並增派憲兵一個連,擔任機場警戒。事前,在機場周圍用石灰劃出警戒圈,圈內布滿了崗哨﹐參觀的人群限制在石灰警戒線以外,防止發生意外。當挂著紅色布條的日本飛機將在芷江機場著陸時,先圍繞機場低空飛三周,以示敬意。日機剛一著陸,警衛機場的憲兵立即跑步到機身近旁加以監視。機上的日本領隊人今井武夫打開艙門,立即向下面站立著的中國憲兵和近旁的翻譯員行一舉手禮,並問:「我們可以下飛機嗎?」事先派來的聯絡員即向日使翻譯憲兵的命令說「將你們佩帶的軍刀繳交給我,就可以下飛機了!」今井等人立即遵繳所佩軍刀。他們下機以后,分乘兩輛插有白旗的吉普車在機場周圍繞行一周,再向群眾示意致敬。

今井武夫到達芷江后,同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參謀長蕭毅肅及美軍有關人員經過兩天的緊張會談,完成了洽降的準備﹐之後今井武夫即返回南京。

8月27日,中國陸軍副參謀長冷欣一行,首先由芷江飛往南京,進行受降和接收的準備工作。

「陸總」前進指揮所是臨時派出的先遣機構,它將在受降部隊接管南京和陸軍總司令部全部遷來後結束。為了辦理受降工作方便起見,選定「陸總」的位置必須要與將來受降典禮位置一致。先遣機構人員初到南京時,考慮以原國府路的「國府」作為受降典禮的場所。后發現該地缺乏較寬闊的操坪和營房不便使用,才決定將「陸總」設在黃埔路中央軍校原址。飭該地原駐汪偽軍遷出,並調來日軍數百名,徹底整飾營房、鏟除操坪雜草。「陸總」前進指揮所人員賡即遷來辦公。

自九月五日起,新六軍官兵陸續坐上美國運輸機飛往南京。其任務是:占領南京,控制侵華日軍總部,接收京滬鐵路沿線防務,確保南京、上海之間的交通暢通。

新六軍先頭部隊是該軍新編第十四師,師長龍天武在大校場飛機場著陸後,即來「陸總」前進指揮所報到。「陸總」另電日軍岡村寧次總司令部轉知駐南京之日軍第六軍十川次郎所屬部隊,按計劃克日交出警備任務,限九月六日以前接交完畢。新六軍之另一個師是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李濤率部陸續由芷江空運來京,加強警備力量。

當新六軍先頭部隊抵達南京機場的時候﹐機場旁邊站著很多老百姓,都是從附近村子裡面來的。他們都從外壕那邊趟過來,給新六軍官兵拎的水,拎的包穀,還有山芋,吃起來真高興。新六軍官兵就把美國人發的罐頭,還有香煙送給老百姓。同時官兵與老百姓互相擁抱﹐激動萬分。

九月六日午前11時,蕭毅肅參謀長亦由芷江飛抵南京。在此之前,「陸總」全體官佐士兵和特務團先後到達,進駐黃埔路營房。

九 月八日上午八時,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搭乘專機由芷江起飛,中午十二時一刻降落南京。作為中國方面最高代表的何應欽的機場受迎場面十分浩大,岡村寧次偕小林淺三郎、今井武夫等日軍將領另成一列,肅立恭迎,其它如各盟國軍事代表團、南京地方官員、地方商會、工會、農會以及學生總會代表近一万多人,場面極其盛大。

何應欽搭乘的是美齡號雙引擎座機,由九架戰鬥機護航,飛抵機場上空時,一時間萬人翹首歡呼,掌聲不絕。何應欽下機後,由鄧璞、陳宗旭兩位小姐代表全體南京市民獻花,並獻上「日月重光」錦旗。何應欽滿面笑容,由中外攝影記者包圍攝影,接著走入歡迎行列,揮手答禮,隨後由空軍第一地區司令孫桐岡駕吉普車前往設於中央軍校的陸軍總部,沿途人群夾道歡迎,何應欽感慨說:「記得民國 26年(1937年)11月16日,我們離開首都的那天……我們都有一個沉痛的決心和堅強的自信:我們一定要奮鬥到底,獲得最後的勝利,重回到首都……經過八年的艱苦抗戰,終於獲得光榮的勝利,重回到首都,內心自然是無限的興奮和愉快;同時想到這八年來為抗戰犧牲的將士和同胞,以及陷區同胞八年來所遭遇的痛苦,又不勝感念!」

受降典禮的儀式決定於1945年九月九日上午九時,在南京黃埔路中央軍校舊址舉行。是日的黃埔路,長約500公尺之大道上布滿由空運來京之國軍憲兵及新六軍的崗哨。自大營門至大禮堂,每隔十步,豎有各盟國國旗。旗與旗之間,立有持新式武器之衛兵一名,肅立警戒。

受降簽字儀式從上午九時開始,中外來賓於八時三十分陸續簽到入場(軍校之大禮堂)。八時五十二分,日軍投降代表岡村寧次大將等七人分乘汽車三輛,由「陸總」王武上校導引至「陸總」大操坪下車,中外記者紛紛攝影。再由王武上校導引日軍投降代表至休息室。此時,中外各觀禮人員和外國來賓,均已依席次坐定。禮堂正中央的長餐桌為我軍受降席,前對面設置一較小的長案為日軍投降代表席,席后各立嚴肅之新六軍士兵十二名。受降席與投降代表席的四周環以白綢。禮堂之左側為我國高級將領席和記者席;右側為同盟國軍官席及外國記者席。會場內外約有觀禮人員一千餘人。

當日八時五十六分,何應欽率參加受降的軍官四人入場,中外軍官、來賓均肅立致敬。何應欽就座于受降席之中央,其左為海軍上將陳紹寬、空軍上校張廷孟;其右為陸軍上將顧祝同、中將蕭毅肅。其正中置一個時鐘與一套中國文具,八時五十八分,我軍訓部次長王俊中將引導日軍投降代表等出休息室入會場至規定之位置,以立正姿勢面向受降席居中端坐的何應欽上將,行45度之鞠躬。何氏欠身作答,並命坐下。日軍投降代表等乃依照規定(發有“備忘錄”規定),分別就坐於投降席內,岡村寧次居中,面向受降席上的何應欽,舉首可以望見會場上面的中、美、英、蘇四大盟國國旗和巨型的金色“V”字標示(即胜利之意)。日本駐華派遣軍總參謀長、陸軍中將小林淺三郎,總參謀副長、陸軍少將今井武夫,參謀、陸軍中佐小笠原清等,依次就坐于岡村寧次之左側;日本駐華艦隊司令官、海軍中將福田良三,台灣軍參謀長、陸軍中將譯山春樹,第三十八軍參謀長、陸軍大佐三澤昌雄等,則依次就坐于右側。日軍投降代表共七人,均遵照《中字第十九號備忘錄》之人員規定出席;均著戎裝,未佩軍刀。日軍譯員木村辰男,則仍著赴芷江洽降時的灰色西服,以立正姿勢肅立于岡村寧次之背后。各自就位畢,何應欽宣布:“攝影五分鐘!”中外記者群紛紛在四周及走廊上選擇適當鏡頭,拍攝電影及照片。

九時四分,何應欽命岡村寧次呈出證明文件,岡村乃取出證件,交付其小林總參謀長呈遞與何應欽上將。經何氏檢視后,當即將該證明文件留下,將日軍投降書的中文本兩份交由蕭毅肅參謀長遞交給岡村寧次。岡村當即起立,以雙手接受,日軍小林總參謀長在旁為之磨墨。岡村一面匆匆翻閱降書,一面握筆吮毫,在兩份降書上簽字,毫無猶豫之狀,並于右衣袋中取出圓形水晶圖章一枚,蓋于簽名之下端。此時中外記者爭相攝取這一難得而瞬息即逝之鏡頭,一時投降代表席頓成電影機及照相機之焦點。案頭所置降書和筆硯及岡村置于案上的軍帽,均成為記者大感興趣之鏡頭。岡村簽字、蓋章后,一面令其小林總參謀長將降書呈遞何應欽上將,一面點頭,表示日軍業已完成了投降儀式。小林乃將兩份降書謹慎地持至受降席前,以雙手遞呈何應欽上將。經何氏檢視后,即在日軍的降書上簽名蓋章。旋以其中一份令蕭毅肅參謀長交付于岡村。岡村起立接受。何應欽复將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之“第一號命令”連同受領證,遞蕭毅肅參謀長轉岡村。岡村即在受領證上簽字蓋章,並將受領證命小林總參謀長送呈何應欽上將。至此,何應欽宣布日軍代表退席。仍由王俊中將引導日軍代表离坐,并向何應欽上將一鞠躬,然后退出禮堂,整個儀式僅經過二十分鐘結束。岡村寧次在簽降儀式過程中,始終表情沮喪,舉止拘謹;其他日方代表亦神情失態,呆若木雞。
  
日軍代表等退出會場後,何應欽上將即席發表廣播演說,莊嚴地向全國和全世界宣告:日軍在華投降簽字儀式,已經歷史性地勝利完成。詞畢,全場掌聲雷動。繼而由「陸總」總務處副處長鮑靜安譯成英語,翻譯剛畢,全場再次報以熱烈掌聲。何應欽旋即率領受降人員退席,並將自己簽字時所用之筆墨攜出,留作永久紀念。當何應欽一出會場,中外來賓群立即趨前與之握手道賀,並於大禮堂門首攝影留念。

當參加受降和親禮的人員順序退出時,招待人員大聲呼喊著:“請觀禮的嘉賓,到勵志社共進勝利午餐﹐這是何總司令為慶祝勝利邀請的。

受降典禮完成後,當天中午,冷欣即奉何應欽之命赶飛重慶,下午抵渝之後,冷欣先見蔣介石侍從室主任周至柔,再晤中央党部秘書長吳鐵城,經商量決定,於第二天(9月10日)上午,在國民政府禮堂,轉呈蔣介石,正式完成整個受降手續。

至於日軍方面,岡村寧次簽完字後,就不再是「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而是根據何應欽在受降後對岡村發出的軍字第一號命令,即日起改稱「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后總聯絡官」,其總司令部亦改稱「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后總聯絡部」,以協助辦理日俘日僑遣返事宜。接著,在一個下雨的日子,這些一度不可一世的日軍高級將領自己打包行李,搬到南京城外去辦公,約半年后,絕大部分的日俘、日僑帶著簡易的行李順利搭船歸鄉,少數留下來的軍官則準備接受日軍戰犯審判。(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網海拾貝】如果穿越回1989年,你會參加學運嗎?
謝田:歐盟為什麼要扯美國的後腿?
【網海拾貝】美國不脫鉤 只會讓中共坐大
英慧:中國兒童是韭菜花 被黨收割的對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