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歐美新興毒品危險入侵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台北報導〕國外新興毒品入侵台灣。

台灣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昨表示,台灣在去年11月與今年5月,分別查獲2C-B藥片,以及2C-I、2C-C膠囊共3種結構類似的新型迷幻劑,由於2C-I、2C-C是第一次在台灣出現的新興迷幻藥物,衛生署下週將建請法務部將2C-I、2C-C以毒品列管。

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長李志恆表示,刑事局去年11月查獲2C-B(又稱Nexus)的黃色藥片,並送交部分檢體請衛生署化驗,花蓮玉里警察局今年5月又查獲在同一個紅白膠囊中,含有2C-I與2C-C兩種新型迷幻藥,這3種都是與搖腳丸作用相似的新型迷幻劑,沒有醫療用途又具潛在危險性,2C-B已被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

李志恆說明,目前歐美均發現,3種2C類迷幻劑都被濫用,2C-B、2C-I和2C-C均曾以粉末形或錠劑在PUB等娛樂場所非法販售,他上個月到美國參加「重點城市藥物濫用流行病學」會議時,與會的紐約代表就指出,由於搖頭丸(MDMA)已被添加多種藥物混用,年輕人改稱此類藥物為「笨蛋丸」,並改吃2C-B、2C-I、2C-C等藥物。

李志恆指出,目前台灣國內已查獲7、8件2C-B、2C-I、2C-C走私案件,衛生署也在同一種紅白膠囊中,查出含2C-I、2C-C兩種藥物,每兩顆膠囊裝在透明玻璃瓶中,瓶上還印有Foxy字樣,美國又將2C-I稱為「冰」(ice)或「超光體」(hyperglitter)。

令李志恆擔心的是,這3種新型迷幻劑均無長期研究報告,目前已知其結構類似安非他命,作用則類似搖腳丸(LSD),短期服用會出現血壓改變、幻覺、幻聽等症狀,有些人服用後宣稱可以「看」到音樂、「聽」到文字,目前推估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精神分裂、妄想症、暴力傾向等後遺症。

台衛生署表示,目前聯合國已將2C-B列為第二級管制物質,美國則列為一級管制物質管理,至於較新的2C-I與2C-C,則依據美國聯邦類似物條例處分,而歐洲許多國家已列管2C-I,瑞典也已在今年3月列管2C-C,衛生署也將提請法務部「毒品審議委員會」審議,建議將2C-B、2C-I、2C-C三種可能造成藥物濫用的迷幻劑列為「毒品」管理,保障國人健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