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淺談「貪」與「貧」

【大紀元8月24日訊】「貪」與「貧」是一念之間,亦是一線之隔。因為兩個字有因果關係,所以是一念之間﹔而且文字結構又相近,所以是一線之隔。從字面上觀之,「貪」字拆解開來是「今」與「貝」,今者今日,貝者財富,所謂今日之財,所謂短利,亦即只見短期利益而擴大其貪婪部位,使其所能承受之風險無限擴大,最後則以「貧」收場。

「貧」者何也?是「分」與「貝」之合體,亦即與財分離,無財是謂「貧」。

筆者從事金融操作行業十年,常常就在周遭見識到了許多因「貪」而「貧」的鮮明例子。大約在五、六年前,當台灣股市在萬點之際,有個好友,在碩士畢業後短短兩年之內,在資本市場累積了兩千多萬的財富,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就賺取了許多中產階級二、三十年的積蓄,何等風光!本想收手,出國深造,但卻因心起「貪」念,於是擴大信用將資金投入股市,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前番資金化為烏有,反而因信用擴張而負債。短短兩年內經歷了這麼一場財富的繁華春夢,其心情之波動,感觸之深,從此不再涉足股市,回歸平淡。

我也曾經歷過那種日子,因為「貪」念起,想快速致富,一天輸贏幾十萬元,甚至覺得工作的薪水微不足道。現在回想起來,就是對世間的「利」看不透,想一夕致富,甚而扭曲了工作的價值觀及人生的態度。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的命是天定的,甚至其財富也是天定的,其不定的也就是「貪」財這麼一個心。一個人只要盡其在我,努力做好本分,這天定的財富是誰也拿不走的,反而會「多勞多得」。其實到這個時候,嚮往財富的心,已經看淡了,日子反而踏實,財富也自然會在穩定中聚積。快速致富,只是一個「貪」念作祟,與「賭」無異,其過程是心驚膽戰、患得患失、情緒波動﹔其結果常是血本無歸、一貧如洗、性格大變。

自古修道之人皆「安貧樂道。」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古風不再,現今物慾橫流的時代,「財富」成為衡量其社會價值的標的,甚至七、八十歲還想「貪」得大錢,殊不知這錢賺來給誰花?這種物質價值觀,助長了年青一代的「貪」念。人皆知「貧」之為苦,而不查「貪」念作祟﹔人皆以「富」為榮,而忘卻以修「德」為尚,去古人遠矣。@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