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英九的挑戰:“民主統一”牌

高寒

標籤:

【大紀元8月28日訊】 本來,從來就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中華民國,需要自己的國際生存空間和國際尊嚴,這既正常也自然,完全能够爲世人理解。然而,有無良好願望是一碼事,有無實現該願望的合適戰略則是另一碼事,而後者則更顯决策者的智慧。在今天的臺灣,與中共政權劃清界限,是一種戰略選擇,它將會導致一種博弈態勢和博弈結果;而與整個中國、中華民族劃清界限,則是另一種選擇,它也將會導致另一種博弈態勢和博弈結果。前者將兩岸博弈定位在一國之內兩個區域間的制度之爭,置中共政權於戰略守勢,故達成通往國際空間願望的方式是用政治壓力換妥協;而後者則將兩岸博弈定位於國家統一與國家獨立之爭,讓中共政權處戰略攻勢,故達成其願望的方式就得準備打一場獨立戰爭了。

即使臺灣的全部政治精英、全體臺灣同胞都不認爲臺灣有著絲毫的支援大陸人民的義務和責任,即使大陸所有民間反對派都對此予以充分的認可和尊重,那麽試問,又有誰能因此而否認兩岸人民都受著同一個專制政權的壓迫?又有誰能因此而否認兩岸民主力量有著一種特殊的利益相關性?事實上,近二十年來,僅靠臺灣的民主力量去抗爭中共專制政權,臺灣鬥得很辛苦;同時,僅靠大陸分散的民主力量去抗爭中共專制政權,大陸民衆也鬥得很辛苦。可爲什麽這兩岸的民主力量就不可以優勢互補地擰成一股繩去抗爭這個共同的專制敵手呢?究竟是什麽原因阻礙著兩岸民主力量作戰略結盟呢?究其根源,不是別的,就是偏安,就是台獨。

最近,馬英九一當選爲中國國民黨主席,便立即打出了他的“民主統一”牌。馬英九說:“六四不翻案,統一不能談。”此牌一出,語驚四座,其挑戰效應頓顯。

其實,這既是馬英九的一貫主張,也是馬英九的履新宣言。天下無人不知,這些年來,中共政權儘管將“統一”喊得震天價響,將“民族主義”炒得如癲如狂,但它却始終小心翼翼地規避著一個要害:究竟今天中國人要的是民主的統一還是專制的統一;究竟這“一個中國”指的是民主中國還是專制中國?然而,儘管此題在大陸國人心目中可說是念茲在茲,但隔著一個海峽,它在臺灣朝野却早已久違多年。

然而今天,中國國民黨新任主席馬英九要重提這個問題了,他要旗幟鮮明地打“民主統一”牌了,他要帶領國民黨、也帶領臺灣摒弃那個讓臺灣在國際上被動挨打的李登輝路綫了,他要選擇另一種穩操台海博弈主動權的臺灣政治生存戰略了

這可是一張力壓千鈞的牌,一張所向披靡的牌。

(一)“民主統一”挑戰首先指向對岸專制政權

首先,這“馬英九挑戰”徑指對岸那個在台海蠻橫多年的對手。近二十年來,在李登輝偏安-台獨路綫主導下,臺灣主動從“一個中國”的國際法爭議中全面撤防,拱手向對岸讓出了這個政治戰略制高點,從而將兩岸博弈的場所完全擺到了國際上。然而,正是靠著獨占“一個中國”之法理優勢,中共在國際上對臺灣圍追堵截、全面封殺,就更順手了。而臺灣因失去了“一個中國”的國際法模糊屏障,它就既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了。

其實,臺灣將兩岸博弈的主戰場擺在國際上,根本就是犯了兵家大忌:以自己不成比例的劣勢去挑戰對手那不成比例的優勢。從國際視角比較一下兩岸政權,其强弱態勢應不言而喻。眼下的中共政權,畢竟已獲有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承認;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又是核俱樂部成員;有著世界上增長最强勁和最大最誘人的市場;還潜藏著最具爆炸性的超級人口武器,……。以上諸因素的綜合,便使得强大如美、歐、日、俄,都得謹慎與之打交道,有時還得對其有所安撫,以換取其它方面的戰略利益。因此小小臺灣要在這樣的國際政治格局中去縱橫捭闔,以自己不成比例的劣勢去對抗中共那不成比例的優勢,除了凸現其“向不可能挑戰”的勇氣外,應當說在戰略上是完全選錯了主戰場。

本來,這政治上的大小、强弱、優劣均無不是相對的;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强勢。所謂“四兩能撥千斤”,就是找著了合適的著力點。因此,如果說臺灣到國際上去通過“台獨”之哀兵訴求去與對岸博弈是“揚短避長”的話,那麽,倘若它作爲一國之內某一區域的獲得人民授權的民主政府,去向後者即本國內之另一區域的缺乏人民授權的政府挑戰其政權合法性,其優劣態勢對比便完全地、徹底地、整個地和頃刻地給顛倒了過來:那劣勢得不成比例的,反倒是對岸那個泥足巨人了。

請看,馬英九的這“民主統一”牌,無須一兵一卒、也不放一槍一炮,其攻防態勢易位便立竿見影。人們只須從近日中共那不知所措、進退失據的窮於應付中即可窺見一斑了。是的,中共不是有原子彈嗎?它不是武裝到牙齒了嗎?它不是將“民族主義”玩得溜溜轉嗎?可這一回,怎麽這些玩意兒都統統派不上用場了?事實上,在中共既有的政治武庫中,它壓根兒就找不出一件可以抵擋小馬哥這“民主統一”攻勢的武器。昔日,中共可輕易地組織起全國輿論來討伐“台獨分裂”,可今天,它敢於去組織一場圍剿“民主統一”的大批判麽?它有此心可也有此膽麽?它敢於玩這個火麽?它玩得起這個火麽?

其實,這才是民主臺灣真正的優勢,這才是中華民國真正的優勢。可惜自李登輝以降,臺灣竟自我定位爲國際弃兒,成天捧著個金飯碗滿世界地乞討。試問,今天的臺灣,有哪一步棋,可以令中共那咄咄逼人的戰略攻勢頃刻間逆轉化爲戰略守勢?有哪一步棋,可以讓這個傲慢的龐然大物頓嘗“四兩撥千斤”的滋味?事實上,兩岸政治攻防近二十年,臺灣試過的招數已不計其數,但是,真正能給對岸造成“將軍”效應的殺著棋,實際就這一招。然而,正是此招,却偏偏被臺灣朝野已遺弃多年。完全可以這麽說,在今天,民主臺灣要反制專制大陸在國際生存空間上的包抄圍剿,這 “民主統一”便儼然已成臺灣殺出重圍的“華山一條道”。舍此,不可能迫使對手認認真真坐下來與臺灣談妥協,舍此,臺灣將萬難打通走向的國際生存空間的漫漫通道。

本來,從來就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中華民國,需要自己的國際生存空間和國際尊嚴,這既很正常也很自然,它完全能够爲世人、包括中國大陸民衆所理解。然而,有無良好願望是一碼事,有無實現該願望的合適戰略則是另一碼事,而後者則更能彰顯决策者的政治智慧。在今天的臺灣,與中共政權劃清界限,是一種戰略選擇,它將會導致一種博弈態勢和博弈結果;而與整個中國、中華民族劃清界限,則是另一種選擇,它也會導致另一種博弈態勢和博弈結果。前者將兩岸博弈定位在一國之內兩個區域間的制度之爭,置中共政權於戰略守勢,故達成自己通往國際空間願望的方式便是用政治壓力換妥協;而後者則將兩岸博弈定位於國家統一與國家獨立之爭,奉送給中共政權一個戰略攻勢,故達成其願望的方式就不得不準備打一場獨立戰爭了。

所以說,找准臺灣與中共政權博弈的著力點,說到底是臺灣的政治生存戰略的選擇問題。近二十年來,臺灣主動放弃對“一個中國”的爭議,如此便導致原本在國際法理上具有模糊意義的“一個中國”便只剩下了中共版的“清晰”了。既然如此,那麽臺灣在國際上被動挨打的前提也就自然鑄成。須知 “無爭議即成立”正是國際社會之約定俗成。可見,中共與台獨表面上視若水火,但在“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點上,兩者處不同的兩極却有著堅定的共識。台獨既然將“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個簡單的問題,化簡爲繁地演繹爲“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那麽,兩岸的“制度之爭”也就自然被 “民族之爭”偷換了。於是,本來在制度之爭中一直處於劣勢的中共,不僅因其獨占了“一個中國”的解釋權而獲得其國際法上優勢,而且它原本正一瀉千里喪失著的政權合法性,也因台獨雪裏送炭貢獻去的“民族主義 ”而迅速得以重建。

從這種意義上看,年年撒大把銀子戚戚哀哀地靠著幾個非洲、南美小國的提案權,臺灣是進不了聯合國的,靠山姆大叔的第七艦隊,臺灣也進不了聯合國。這是因爲,國際關係從來都受制於利益權衡和實力較量這些潜規則。質言之,當今世界沒有任何國家可以代替臺灣自己來搬掉那塊橫亘在它通往國際生存空間道路上的北京障礙。所以,臺灣得另外尋找政治盟友和政治突破口。倘若臺灣憑藉自己的政治智慧找到了可以制約北京的堅强的政治實力,幷讓對岸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來自臺灣的巨大政治壓力,那麽,爲著維護自身利益計,北京那個向來奉行“悠悠萬事,唯此爲大:我黨政權”的統治集團,便不是不可能被迫坐下來與臺灣談讓步和妥協的。

因此,如果說, “國家統一”是如今台海攻防中的北京的政治戰略制高點,那麽,“民主統一”則是在這場博弈中的臺北政治戰略制高點。而且,這後一個制高點則是一個遠高於、遠勝於、前一個制高點的。憑藉“民主統一”這個制高點,小小臺灣完全可以壓住對岸飛來的幾乎全部“專制統一”火力,而穩操兩岸博弈的戰略主動權。這是因爲,環顧全球,在當今世界一百多個政府中,還唯有臺灣的政府及其政黨,才有著直刺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却毫無“干涉內政”之虞的先天豁免權;這是因爲,這“政權合法性”又恰恰正是對岸政權那全部政治危機的致命死穴。因此,既然政治是實力的較量也是利益的權衡,既然臺灣手中有著連美國的原子彈都够不著力的那一獨一無二的政治優勢,那麽,臺灣還愁什麽在談判桌上沒有討價還價的堅强實力?還愁什麽在兩岸博弈中拿不到包括國際生存空間在內的種種政治讓步?要知道,在政治上,博弈的某方真要想妥協了,經權衡利弊不得不妥協了,那妥協方案有的是,真是攔都攔不住。從這種意義上說,如果臺灣朝野能形成打“民主統一”牌的堅定共識,能放膽去挑戰中共政權的合法性,能將大陸的民間抗爭力量視爲臺灣民主力量的基本盟友,能將支持大陸的民間抗爭力量視爲中華民國的基本國策,那麽,完全可以這麽說,届時讓中共釋放出點諸如不阻攔臺灣進世衛等機構的“善意”,幾乎如囊中取物。甚而至於,少則五年,多則十年,如下局面也幷非完全不可想像:中華民國將以何種方式重返聯合國之議題將出現在兩岸的談判桌上。請放心,届時,妥協者也自會找到一些動聽的外交辭令——諸如“一個中國架構下的雙贏”之類 ——來下臺階的。總之,政治之果只能靠政治實力去摘取,政治之果也只爲有政治智慧者而墜地。

(二)“民主統一”挑戰也指向台獨、指向偏安

然而,這“華山一條道”却是台獨們無法走的。可見,這“馬英九挑戰”也自然指向了台獨。台獨既然要與中國歷史、中華民族、中國文化劃清界限,便先天注定了那個穩操兩岸博弈主動權的戰略制高點它是上不去的。既然手中無任何可制約强敵的政治手段,剩下的當然也就只有“出埃及記”,只能祈望於“哀兵效應”了。台獨折騰了近二十年,它都有些什麽斬獲呢?台海穩定和平它得到了嗎?國際生存空間它得到了嗎?聯合國那麽缺錢,可臺灣送去的支票竟然遭拒;曼德拉那麽信誓旦旦,可最終也不得不弃臺灣而去。從克林頓的“三不”震蕩,到小布什親口說出“不支持台獨”,難道臺灣還不明白夾在大國博弈縫隙中的屈辱和應該怎樣揚長避短地調動自己實力去與之一博嗎?

事實已經證明,台獨不經意輸送給中共的政權合法性,實際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脚。中共靠台獨源源不斷貢獻的“民族主義”牌政權合法性,又得靠不斷地强化打擊台獨才能繼續維繫。這便是主導著台海風雲近二十年的一個政治大怪圈。從李登輝開始,臺灣即切斷對大陸民運的支持,“六四”後全世界都拼力制裁中共,唯台商却乘機搶灘大陸。原先滿以爲可獲對岸的善意回報,結果却是彼岸用從內政上騰出的手和從台商處撈到的錢,去大力封殺和圍剿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台獨政策這一路走來,其國際空間是越來越小,獲國際屈辱却越來越多。如此基本國策實行近二十年,付出了天文數字般的高昂成本却至今還望不到美夢成真的盡頭,既然如此,難道臺灣朝野還不應當深刻反省,還不應當改弦易轍嗎?

毋庸諱言,這“馬英九挑戰”,不僅直端端地指向了“兩獨”——獨裁與台獨,同時也指向了那早已讓臺灣上上下下浸淫其中近二十年的偏安沉屙,指向了包括整個泛藍陣營在內的偏安痼疾。誠然,相當一個時期以來,兩蔣時代的“武裝反攻大陸”已毫無其現實性。然而,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對兩岸政局采取“井水不犯河水”的偏安政策就具有現實性?不發揮臺灣民主制度的巨大戰略優勢,不支持大陸的民間抗爭,不背靠大陸的巨大民意,僅僅去與對岸的專制者調情,會有好果子吃嗎?會得到所期待的雙贏嗎?儘管臺灣藍綠兩營似乎壁壘分明,但彌漫藍營的偏安思潮却又恰是綠營台獨的後備軍。因爲兩者的共同點都是避免挑戰大陸的國內政局,避免與大陸民間反抗力量結爲戰略盟友。事實上,當初李登輝用台獨路綫改造國民黨,改造中華民國,其邁出的第一步和前幾步,都只是偏安。可見,從偏安到台獨,僅一步之遙。

近二十年來,臺灣寧可跑到非洲沙漠、拉美叢林去大撒銀子,寧願出10億美元的天價“買門票”進聯合國,可就是不肯拿出哪怕1%的錢花在可導致安理會那張否决票改變性質的事情上。許多年來,臺灣對大陸民主運動的支持是一减再减,而對它“務實外交”的經費則是一增再增。其本以爲這一减一增,就會與中共來個“井水不犯河水”、來個“良性互動”了,可哪知,到頭來,安理會中那否决票的否决意志却越來越强;而爲它進入聯合國作呼籲的“友邦”却越來越少。本來,全世界都看得清,臺灣要重返聯合國的障礙在哪里,可就它臺灣偏偏視而不見,它不是在排除其障礙之“牛鼻子”上下大功夫、作大預算,幹大項目,而硬要將氣力花在牛尾巴上,將投資投向一些個幾乎毫無效益,覆水難收的鶏毛蒜皮的小(國)項目上。這下可好,那一個個排著隊拿到臺灣支票的小國,又都一個個道聲“Bye-Bye!”便跑到中共那邊排隊領銀子去了。而且,這樣的賠本買賣,臺灣至今幾乎還在堅忍不拔地繼續幹下去,大約一直要幹到捧著支票簿護送最後一位“友邦”到中共那邊報到時爲止。

今天,明明是同一塊巨大頑石既壓著大陸人、又壓著臺灣人,本應是兄弟齊心協力使把勁掀翻它才對;可只因自己是處在被壓的邊緣上,還能多喘幾囗氣,於是有人就想脚板心擦油開溜。難道真的支持大陸民間的反抗力量就是去管“中國人”的閑事?難道真的介入大陸政局的風險竟能勝過台獨?其實,即使臺灣的全部政治精英、全體臺灣同胞,都不認爲臺灣有著絲毫的支援大陸人民的義務和責任,即使大陸所有民間反對派都對此予以充分的認可和尊重,那麽試問,又有誰能因此而否認兩岸人民都受著同一個專制政權的壓迫?又有誰能因此而否認兩岸民主力量有著一種特殊的利益相關性?正是基於這個利益——注意:非指“義務”,也非指“責任”——的相關性,難道大陸人民在前綫的拼死反抗不是對臺灣與中共鬥爭的一種奧援?難道臺灣支持大陸民間的鬥爭不就是在排除臺灣走向國際生存空間的巨大障礙?事實上,近二十年來,僅靠臺灣的民主力量去抗爭中共專制政權,臺灣鬥得很辛苦;同時,僅靠大陸分散的民主力量去抗爭中共專制政權,大陸民衆也鬥得很辛苦。可爲什麽這兩岸的民主力量就不可以優勢互補地擰成一股繩去抗爭這個共同的專制敵手呢?究竟是什麽原因阻礙著兩岸民主力量作戰略結盟呢?究其根源,不是別的,就是偏安,就是台獨。

(三)“民主統一”牌的戰略優勢:不戰而屈人之兵

或問,舉“民主統一”旗,挑戰中共政權合法性,這一著致命的“將軍”棋,不無异於去捋虎鬚麽?如此一來,臺灣豈不引火燒身?

其實,真正讓臺灣引火燒身的,恰恰是台獨。正是台獨,讓對岸有了玩火的藉口、有了轉移危機的藉口和有了同仇敵愾的藉口。而臺灣若打“民主統一”牌,便如同釜底抽薪地將對岸那龐大的對台戰爭機器熄了火、將其“民族主義”繳了械。從來戰爭都是政治的繼續,沒有了政治底氣,這仗還怎麽打?面對臺灣“民主統一”的强大政治攻勢,面對臺灣多黨競爭的制度樣板,面對臺灣對大陸如火如荼民間維權的大力支持,面對世界對臺灣正面介入中國民主轉型進程的一片叫好聲,中共還怎麽去作戰爭動員?它還靠什麽去點燃台海戰火?難道它就不怕其發動戰爭之日便是他加速滅亡之時?中外兵書均視“不戰而屈人之兵者”爲高,試問,在這台海博弈中,還有任何招數比這打“民主統一”牌更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麽?

據說,現在國共兩黨已建溝通平臺。因此,我們建議馬英九先生不必遲疑,要充分運用這個平臺,代表中國國民黨,也代表中華民國去宣示其“民主統一”的聲音。以下是一份模擬發言,特供馬英九先生參考:

“我們堅定地認爲:不僅處於臺灣海峽東邊的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處於臺灣海峽西邊的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一個中國以臺灣海峽中綫爲界被分割成這樣的兩個部分、兩個區域,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因由造成的。它已經存在了半個多世紀,且至今還這樣存在著。半個多世紀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與治權,從未、也迄今未及於中國台、彭、金、馬;中華民國的主權與治權也未曾及於中國大陸。這樣的歷史,這樣的現實,决不會因爲這個或那個黨派出於一黨之私的拒不承認而不存在。因此,中國國民黨認爲,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它從來不是、也至今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至於究竟誰代表著中國,是一黨專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著中國,還是多党民主的中華民國代表著中國,這正是今天我們與中國共産黨的分歧之所在。我們認爲,中國是全體中國人民的,不屬任何一黨之私。主權在民、政府民選、開放黨禁、開放言禁這些已屬世界潮流,中國自不能游離其外。誠然,對於我們之間這些有關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重大分歧,我們希望通過談判、通過交流、通過溝通來逐步解决;一時不能解决也可以各自保留,留待歷史去回答。對於國共兩黨的這些分歧,既然當年連毛澤東先生、鄧小平先生都沒能用戰爭來最終解决,那麽相信今天作爲中共新一代領導人胡錦濤先生就更會面對現實和面向未來了

“是的,中國應當統一。但今天的中國究竟應統一於多党民主體制、還是應統一於一黨專制?這可是個攸關十數億中國人和全球華人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因此它絕非僅由國共兩黨或兩岸政府私下拍板即可定奪。對此大是大非,我們寄希望於全體國人的裁决,也充分尊重兩岸人民的抉擇。這裏,我要代表中國國民黨向中國共産黨鄭重建議:向全體中國人,包括兩岸同胞和全球華人,公開我們之間的分歧,發動大家來討論我們之間的分歧。臺灣可以歡迎包括中國共産黨在內的所有大陸政黨來台發展,歡迎大陸的所有媒體在台發行;但作爲對等條件,大陸當權者同時也得允許臺灣各政黨赴大陸發展和允許臺灣媒體在大陸發行。

“既然,中國當年的內戰爲中國、也爲世界留下了這個戰爭遺留問題,即以臺灣海峽中綫爲界的中國大陸地區和中國台、澎、金、馬地區之互不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之互不隸屬;既然台海這種兩岸分治狀况業已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幷迄今亦然,那麽,我們認爲兩岸當務之急就是要正式結束戰爭狀態,幷正視兩岸分治、互不隸屬這個政治現實。在此前提下,雙方可共同承諾未來中國的統一,幷承認有一個爲達統一的過渡期。與此相適應,兩岸則可共同探索某種在一個中國框架下的“主權共享分治”之過渡模式:即讓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彼此和各自在國際間發展某種特定的雙邊或多邊關係,包括與各類國際組織,乃至聯合國的關係。

“如果中國共産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拒絕正視台海兩岸業已持續達半個世紀以上的這種分治狀態,幷單方面聲稱其有權代表目前有效統治著中國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國際上行使主權,那麽,基於代表者的權利或權力均得來自於被代表者所授予的現代政治原則,中國臺灣地區的人民、政黨和政府,也就自然有權過問和核查中國共産黨這種代表權的合法性來源,也就自然有權過問和核查中國共産黨長期無競爭執政的合法性,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權力來源的合法性。臺灣人民也就有權與中國大陸同胞一道,定期選擇和重新决定他們的代表者和國家領導人,而絕不能容忍代表者與被代表者長期脫節的情形。這也就是說,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稱代表臺灣地區而授予了臺灣地區人民、政黨及其政府全面介入中國大陸政治的權利。”

請設想一下吧,如此兩岸政策宣示,如此兩岸博弈戰略,處於被動的將會是哪一方?由此可見,事實已經證明幷還將繼續證明,用台獨去挑戰獨裁,只可能導致獨裁愈益强大,只可能導致台海愈益動蕩,只可能更加縮小臺灣本已小得不能再小的國際生存空間,也只可能讓臺灣更加沒有國際地位和國際尊嚴。

總而言之,在李登輝的偏安-台獨路綫讓臺灣近二十年飽嘗國際屈辱之後,今天臺灣已經到了應當試一試馬英九先生的這張“民主統一”牌的時候了。

(來源:亞洲時報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王友群:非法剝奪中國公民國籍不得人心
【網海拾貝】西方離看穿中共還有相當距離
撣封塵:揭祕中共體制內的「鐵公雞食堂」
袁斌:若中共入侵,美國會出兵保護台灣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