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新藥療效佳低副作用 但精神病人常無緣使用

【大紀元9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二十三日電)新出刊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登出一篇研究指出,藥物沒效、副作用難以忍受是精神病友中斷服藥的原因,新一代藥物顯然較受患者歡迎,國內精神藥物學者也發現同樣的情形,不過台灣的精神病患常常是看得到吃不到。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出資贊助,涵蓋美國五十七個地點共一千四百九十三個精神分裂症病人,以隨機雙盲方式讓病患分別服用第一代與第二代藥物,結果整體而言,有七成四的患者在服藥十八個月後就中斷治療,病人持續服藥因藥物有別,從三點五個月到九點二個月不等。

進一步分析,缺乏療效、病人決定中斷治療及無法成功治療病情,與副作用難以忍受有關等,是中斷用藥的顯著原因,就中斷治療風險評估,新藥顯著低於老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教授沈武典指出,精神病患最好長期治療,避免發病住院及大腦前額葉持續退化,導致智力衰退及記憶力喪失,吃藥才能顧腦,對患者來說,找到有效且副作用可以忍受的「好吃的藥」,是非常重要的事。

沈武典說,台灣精神分裂症盛行率約百分之一,病人數約二十三萬人,可惜的是國內只二到三成接受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他認為,除了因為醫師對第二代抗精神病新藥的認知不足外,也可能因為和健保政策有關,部分醫院為了節省成本,以老藥取代新藥,此一反淘汰現象,導致病患用藥順從性降低,不利病情控制。9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