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中國稅制現劫貧濟富 看富人咋逃稅

【大紀元9月28日訊】中國目前個人所得稅總收入的六成五來自工薪階層,真正高收入群體納稅不佔多數,出現劫貧濟富的社會怪像,即高收入群體沒有成爲納稅主體,中低收入者反而成了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主體。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中國富人佔有國民存 款的至少80%﹐但到目前為止﹐普通工薪階層仍是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主力軍﹐2004年﹐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65%來自工薪階層﹐這一比例比2000年的 42.86%又增長20多個百分點。

所謂逃稅,用一個中性名詞叫“避稅”,就是納稅人利用法律上的漏洞或含糊之處,減少本應承擔的納稅數額。

美國有一個開旅館的女大亨曾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只有小人物才交稅”。

目前,中國個人所得稅稅率分為九級,從百分之五至四成五,高收入群體面對高達百分之四十五的稅率,避稅的意欲強大。

在現實中,中國工薪階層工資本來就不高﹐但是稅收是一分錢不能少的。

而高收入者卻有種種逃避納稅的手段,而且是一種普遍現象,因此人們看不到 這些高收入者的財政貢獻。

有些收入較高的工薪群體,單位會通過購買保險避稅;不少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也只申報基本工資,其他收入以福利或以發票報銷形式發放。

對那些擁有黑色收入、灰色收入者,既然這些收入是灰色的、黑色的,自然不可能繳納個人所得稅。

例如,醫生們的收入大頭──回扣和走穴出診費大都以現金的形式收納。

一位在某三級甲等醫院工作的醫生介紹﹐像他這樣的醫生﹐所在的科室不錯﹐每年輕松能有20萬的收入﹐而這其中需要交稅的也就是不到5萬的工資。

知名教授講課一次收入都在千元以上﹐這些教授每個月都會講數次課。一般來說﹐每次的講課費都會用接待費﹑文體用品發票或者一些不規範的收據來沖抵。

除了醫生教授以外﹐演藝界和體育界的明星們也大都採取這些手段避稅﹐數額更為巨大。

私人企業主他們的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家庭與企業不分。

私人企業主郭武興去年給自己買了一輛賓利﹐從公司的賬戶上劃的錢﹐他每天都要出入酒樓﹑娛樂場所等地﹐花銷甚大﹐也是從公司賬面上走的錢﹐連其老婆孩子出國旅遊 等事情也都是以接待費的名義﹐採取實報實銷的辦法。

這些記在公司賬戶上的錢基本上算是發給郭武興自己的工資﹐但卻根本不需要納稅。

如果說這還只是個人行為的話﹐包括許多外企在內的單位也在為自己的高收入員工想辦法﹐能不報稅就不報稅﹐大量採用發票等形式抵賬。

公司幫助員工避稅的更為簡易辦法則是﹐採取每月多次發放工資和與發票報銷相結合的報銷方法。

比如一個月有不同的名義分三次發放工資﹐這樣的總納稅額就比一次發放要低﹐甚至不用納稅﹐而另外還要拿出一些收入讓員工自己搜集發票來換取。

本來《個人所得稅法》是基於近年來人們對整個社會貧富差距 擴大存在嚴重焦慮的背景下提出的,但實際上,個人所得稅交納中出現嚴重的「貧富倒掛」現象卻增加了社會群體的對立情緒。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