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立院評估報告╱缺乏競爭�肥了業者瘦了百姓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貝林╱台北報導〕中油、台塑在去年10月因持續二十次同步、同幅調價,遭行政院公平會各處六百五十萬元罰鍰,台立法院預算中心對九十四年度中油營業預算的評估報告中,更批評國內油品市場雖已全面開放,但因缺乏競爭,反倒獨厚這兩家業者,徒增民生負擔。

報告指出,台灣埃索環球石油公司曾在九十一年4月加入市場,當時屢傳油品價格戰;埃索在九十二年7月退出台灣後,油價競爭即告一段落,中油、台塑兩家寡佔造成獲利豐厚。

報告強調,中油九十二年度獲利八十四億餘元,九十三年度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劇烈,中油獲利反暴增為一百九十六億餘元,顯見油價缺乏競爭,獨厚石油供應商,卻增加民生負擔。台立院預算中心建議立委嚴格監督中油在訂定油價時,應本於市場競爭機制,以免影響物價。

報告並整理出中油與台塑連續二十次同步、同幅調漲油價的模式:首先發動調價者會先透過媒體披露調價訊息,若對手第一時間「快速跟進」,則調價時點、幅度立即一致;若對手快速反應「不跟進」,發動調價者就會立即修正或撤回調價訊息。預算中心建議,中油日後調價時,應基於反映成本與市場競爭力的考量,而非再用上述「意思聯絡」的調價模式;但中油直到這次迫於政府層峰明確指示才未同步運作,顯然未理會台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建議。

獲利能力�中油遠遠落後台塑

〔記者王貝林╱台北報導〕中油打算跟進台塑調漲油價,在高層指示踩煞車後,仍蠢蠢欲動;反觀中油營業規模是台塑的二倍,稅前淨利及毛利率卻都僅約台塑一半,已屢次被立法院預算中心建議檢討改善,卻遲未見成效,仍以提高油價確保獲利,未能設法提高獲利能力。

以台立法院預算中心九十四年度的評估報告為例,中油在九十二年度的營業收入高達四千五百八十五億餘元,等於是台塑的二倍,但九十二年中油稅前淨利僅一百零一億餘元,遠低於台塑的一百八十七億餘元,中油毛利率六點八九%,幾乎僅有台塑十一點九五%的一半。

預算中心分析中油獲利能力不佳的原因,主要是生產成本偏高、人力過剩及未拓展海外市場:生產成本偏高,主要源於廠房設備老舊,導致產能偏低;附加價值無法提高,相對成本自然高出許多。

再看市場分配:中油油品著重供應國內需求,卻因售價偏低、獲利有限,又未能拓展海外市場,九十二年外銷僅佔全年銷貨收入的十五點○八%;反觀台塑,外銷金額佔全年銷貨收入高達二十四點九二%,獲利自然不如台塑。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