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杜絕傳染疫病 台環保署:明年起逐步禁用廚餘養豬

【大紀元9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七日電)廚餘是台灣養豬業慣用的飼料來源,卻暗藏傳染豬隻疫病的風險,應農業委員會要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決定,明年一月一日起,逐步禁用清潔隊回收的廚餘,不得再作為養豬用途。

根據環保署統計,全國二十五個縣市、約二百九十二個鄉鎮市,一年的廚餘回收量,約有四萬三千至四萬五千公噸,其中高達七成均作為養豬用途,堆肥則僅佔三成左右。

環保署今天赴行政院報告國內「資源回收成效」,應農委會要求,初步同意,明年一月一日起,配合全國全面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同時,逐步禁用清潔隊回收的廚餘,再使用作為養豬用途,並全部改由堆肥處理;民間私人契約收受的廚餘則不受限。

環保署長張國龍表示,國內養豬業每年產值高達新台幣四百億元,而廚餘即使經高溫蒸煮、處理過後,仍無法完全杜絕可能的疫病傳染途徑,一旦因餵食廚餘,而引發大規模如口蹄疫等疫情,不僅經濟損失慘重,也有損台灣在國際間的防疫形象,而這是環保單位所承擔不起的責任。

張國龍指出,礙於法令規定,環保署目前僅能管制經由清潔隊管道回收的廚餘,民間私人契約收受的廚餘,則要由畜牧業者自己承擔風險,或由農委會出面管制,以免可能的疫情衝擊國內畜牧產業。

不過,目前國內由環保署補助、設立的二十個堆肥處理廠,每日最大處理量僅有一百五十噸,若再加上台塑雲林東勢廠的三百噸,仍無法應付每日近一千四百噸的回收廚餘,環保署官員也坦承,要在短期內全面禁止廚餘養豬確有執行上的困難。

環保團體對廚餘不餵豬持反對意見,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陳椒華便說,新鮮廚餘養豬是最適宜的方法,像歐盟、美、日、韓等國家,也都仍使用廚餘養豬,農委會如果真有心要防疫,最根本的辦法應該是施打疫苗,而非一味禁止廚餘養豬,因為口蹄疫不只透過食物傳播,連水、空氣也都是可能傳染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