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點】 世界會不會是平的?

標籤:

【大紀元1月15日訊】過去1年裡,當全球資訊高峰會(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簡稱WSIS)如火如荼地進行,為聯合國體系積極介入全球化資訊社會的政策和規範,以及為縮短各國數位落差的努力,開啟一道正式大門之際,美國《紐約時報》記者(Thomas Friedman)也出版了一本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二十一世紀全球化世界簡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Globalized World in the 21th Century),探討全球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於經濟體系的運作模式所帶來的革命性影響。

該書認為,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無異於提供了一種尋找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的機會,印度就是開發中國家建立知識經濟發展模式的最佳實例。

這是典型的全球化樂觀論,而這種樂觀論或許隱藏了太多的一廂情願,而忽視了全球化對不同國家所帶來的困局或負面效應,也忽視了社會發展的其他領域可能遭到高度邊緣化,而為全球帶來更大的分化和對立現象。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就是全球化下的警訊之一,而12月中在香港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部長會議所引來的反世貿示威人群,雖然從過去多年來新國際主義者在全球前仆後繼地串連,要求世貿組織應將合理、公平分配資源當做重要考量的觀點來看,絲毫不值得驚訝,但的確又是強力反撲全球化的另一個重要象徵。

或許,世界從來都不是平的,資訊科技的未來應用成效,對於難以維持基本生計的人們來說,根本難以解決眼前危機,這些人普遍散居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對他們來說,未來的世界,不僅不是平的,而且可能越來越不公平。

在這次被認為是世界貿易組織最重要的一次部長級會議中,各國代表針對削減農業補貼、非農產品市場進入協議和協助低度開發國家之發展方案等3項主要領域,進行談判,其中最重要的目標,便是針對削減農業補貼的談判架構達成共識,以利明年的討論。

正因為各國如何削減農業補貼,是此次會議的重點,所以,從南韓、台灣、菲律賓、泰國到印度,幾千名示威者群聚香港,為已然成為命運共同體的各國農民請命,大聲疾呼「打倒世貿」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世界貿易組織為全球的資本流動不斷創造更寬廣的空間,固然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世貿架構下的各國貿易協議,到底是創造了誰的財富?為誰帶來了終極的幸福?卻也是我們應該深刻反省之處。發起反對世貿運動的新國際主義倡導者,力主「另一種世界才是正確的世界」這種看法,或許不盡然值得贊同,但是,思考另外一種比較衡平的世界觀的可能性-也就是,一個更富人道主義關懷的世界經濟體系,設法將因全球化而導致的資源和貧富懸殊差距降到最低的世界觀,並不一定是理論的海市蜃樓吧?

 (本文由中央廣播電台《台灣觀點》節目提供,節目首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17時55分,網址為:http://www.rti.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台灣觀點】對「海峽兩岸和平促進法」草案之質疑
【台灣觀點】 民主化 才能煥發國家光彩
【台灣觀點】伸手
【台灣觀點】  沒有民主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