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湧:從博士生論文質量的下降說起

傅國湧

標籤:

【大紀元1月6日訊】《光明日報》報導過,89歲高齡的任繼愈先生現任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在一次《大中華文庫》[漢英對照]的編纂出版座談會上說,國圖的「博士生文庫」收入了全國各地的大量博士生論文,讀後卻發現不少論文語法不通,標點不對,內容也有問題,可以看出近10年來博士生論文的質量在下降。他還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一次外交宴會上,中方官員對外賓說:「慢慢吃,吃好。」結果翻譯將這句話譯成了「請你吃慢一點。」弄得外賓一頭霧水。

古漢語的狀況更是嚴重,馮其庸、金開誠等老一輩學者也對學術界國學素養的普遍滑坡深為擔憂,他們認為,現在甚至連大學教授都看不懂相關專業的古代文獻,像《大中華文庫》這樣的古代典籍翻譯出版工程,將來很可能因為人才缺乏而難以為繼。

其實這並不奇怪,今天的大學教授不正是從博士生而來的嗎?現在是追求學位的時代,有些大學進教師的門檻已抬高到了非博士不可,甚至出現了已擁有博士生導師頭銜的教授拜師讀博士的新聞。片面追求高學位的風氣欲演欲烈,形成了一波史無前例的「學位消費」浪潮,不僅高校、研究機構,甚至連行政機關、企業也捲入其中,在這樣的風氣之下,高校勢必要不斷地擴招博士生、碩士生,規模大了,門檻也就低了,這是論文質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彷彿高學位就是高學問,這是畸形的消費導向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其實兩者之間並無必然聯繫。當年,陳寅恪在西方求學,進過很多大學,一心問學,潛心研究,無意於虛有其表的學位之類,等到回國時,連一個博士頭銜都沒有,也沒有發表過什麼著作,但他照樣被清華研究院聘為導師。要是放在今天,恐怕連門都沒有了。

博士生論文質量的下降彰顯出一個時代學風的浮躁,間接地看,這與整個社會的浮躁心理、與畸形的「學位消費熱」有關,但更直接的是與高校乃至整個學術評價制度有關,現在的學術評價是一刀切的量化標準,是統計數據先行,模式先行,還有對學術刊物進行類似行政化的等級劃分,所謂權威期刊、重要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省級期刊、省級以下的期刊,並以刊物的級別高低作為評價論文價值高低的主要標準。我有個朋友在高校教古典文學,他在一家省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因為被編輯安排在「隨筆」欄目,學校就不算是他的成果。有些高校規定研究生必須在什麼級別的期刊上才能拿文憑、拿學位。在這樣一個不太正常的環境裡,一個學子要想認真做學問反而是不太正常了。

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一方面要應付那些硬性的規定,在相關等級的刊物上發表論文,這簡直比學位論文還要關鍵。當然,論文的質量、有沒有自己的創見都變得次要,重要的是找到門路,或花錢,或找關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真正用來讀書、求知的精力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他們當然也要準備學位論文,應付答辯,不過,無論是碩士論文也好,博士論文也好,很少有通不過的。由於研究生大規模擴招,碩士、博士的培養方式早已從手工作坊向機器流水線生產方式轉變,已很難要求什麼論文質量,能湊乎糊弄過去就可以了,反正大家的水平都接近,也沒有教授會認真的。

中國政法大學的郭世佑教授曾撰文指出博士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弊病:一是選題缺乏創新意義,常見炒剩飯的多;二是論證缺乏問題意識;三是資料收集多是照搬他人,論著的引文方式與註釋方式毫無規矩,隨心所欲;四是分不清事實評判與價值評判的界限;五是文字表達能力每況愈下。這一概括比任繼愈的感歎來得更具體,更有針對性。這樣的論文,根本就是糊弄人的,是混學位的,當事者卻毫不感到羞恥,最終的結果也多是通過了。更可怕的問題在這裡,論文質量不高也好、論文質量下降也罷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種心態,完全失去了 羞恥感,這和商場上惟利是圖,只要撈到好處就是好的態度是一致的。在這樣的心態支配下,是不可能有什麼真學術的。

急功近利的背後總是有著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單純地責怪學生不好好做學問,混學位,我們也不能過多的苛求教授們不夠嚴肅,什麼樣的論文都能通過答辯。關鍵還是學術評價體系、高校的招生導向出現了問題。在整個功利化的學術氛圍中,在赤裸裸的人間利益支配了一切的情況下,空洞地談論學術規範、自律意識注定了成效甚微,最多只能對個別人有用,多數人是很現實的,趨利避害,權衡利弊,計算得失都是人類的天性,不能指望讓大多數人逆流而行,付出犧牲的代價去堅持一種正當的價值。當然這樣的堅持是有意義的,是悲壯的。現在越來越多的有識者呼籲改變學術風氣,這是一個好的趨勢,只有這樣的聲音不斷地發出來,而且蔚成風氣,才有可能扭轉局面,才有可能回到學術的正路上。

博士生論文的質量是不是能夠保證,離不開整個學術風氣的改變,這需要喚起多數人的羞恥感,更需要評價體系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向過去看看,向外面的世界看看,我們曾經有過什麼樣好的傳統,發達的文明國家在這些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鑒的經驗。(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傅國湧 : 教育不能將人分等級
傅國湧:劉賓雁先生,魂兮歸來
【專欄】傅國湧:「小人得志」
關注郭飛熊:杭州網友召開「太石村事件」討論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