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王丹:重視中國政府黑社會化現象

【大紀元10月8日訊】70 年代末,鄧小平為中國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國策,即:以經濟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以極權政治運作保證政治穩定從而保證經濟改革和發展。此後二十多年,中國經濟確實有高速發展,但是這樣的經濟發展並沒有如鄧小平之願帶來社會滿意和政治穩定,而是導致許多問題和強烈的不滿。而穩定越來越靠鎮壓來維持。近年來,鎮壓出現了新的動向:越來越以黑社會化運作暴力方式來製造恐怖和報復反抗者。這一動向,引起關注中國進步的人們的義憤和焦慮。

中國政治與行政研究所是一批海外中國學者創辦的獨立民間研究機構。其主要宗旨是研究和探索中國發展面臨的政治問題、條件和選擇,並且在公共空間中發起和推動對這些重大課題的關注和辯論。為喚起更強烈的公共關注並制止這一傾向,中國政治與發展研究所在 9 月22 日召開了”中國政府黑社會華濫用暴力問題研討會”,邀請各方面專家研究和討論中國政府黑社會化濫用暴力的現象、性質、原因、程度、後果、前景和出路。在這個會議上,我的觀點濃縮起來是這樣的:

粉碎”四人幫”之後,社會上對中共的國家暴力問題逐漸淡漠。一直到了”六四”,中共政權的暴力本質才再一次受到人們的注意。實際上,如果我們梳理一下不太遙遠的歷史,就可以發現,國家暴力始終是中共統治的基礎和維持統治的秘訣。

1950年代,共產黨在大陸面臨建立與鞏固新的政權的挑戰。如何完成這個任務,部分地取決於並且決定著政權的性質。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政權採用了政治暴力作為鞏固政權的手段,這就是著名的 “紅色恐怖”:土改,肅反,三反五反,胡風事件,反右運動等等。政治運動自從1949年之後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而每次政治運動,帶來的都是殘酷的鎮壓以及社會恐懼心理的滋長。歷史可以看到,恐懼的陰雲逐漸積累,一直發展到了狂風暴雨的頂峰 — 文化大革命。可以說,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發展史,就是一部國家暴力與社會恐懼相互交織的歷史。離開”恐懼”這個詞,我們就無法真正瞭解那個政權以及它帶給中國政治生活的深遠影響。

政治暴力並不僅僅是極權制度的手段,更是它的本質。政治暴力的運用的目的不僅僅在於鞏固政權,更在於行使政權。已往我們都認為國家暴力只是維持統治的手段,但是對於中共這個通過暴力建立政權,並從列寧,史達林那裏得到很多指導的政黨來說,暴力本身就是他們執政的一種方式,暴力也是”革命”的一種形式。正如 Stephen Cowtois在《共產主義黑皮書》序言中所說:”(共產國家)把鎮壓當成制度,並在某些陣發的階段將恐怖上升為一種統治方式。”恐怖成了”繼續革命”的內容,有了意識形態性。”。猶有甚者,中共通過暴力調動國家機器中非人性的部分,使得人性的惡的部分可以與惡性的制度相互配合,這成為了中共統治的秘訣。

極權制度為什麼採用暴力手段?國家暴力是如何以及通過怎麼的機制實施的?國家暴力背後的文化,歷史與政治淵源是什麼?暴力是極權制度的本質還是手段?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在回顧歷史的過程中認真思考。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