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方法

動腦的生活教育

心理學家華生曾經說過:「如果給我一打孩子,我可以把他們變成律師、醫師、科學家,或是強盜、土匪。」華生認為,教育孩子就如同馬戲團的馴獸師訓練野獸一樣,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不需要任何的「思考」。

  於是你教什麼,孩子就應該學會什麼。

  是嗎?中國的教育方式,早已肯定了華生的這種假說,因為我們的傳統教法,基本上就是華生理念的縮影,我們強調「示範」,我們喜歡「填鴨」,我們愛用空洞的「口號」,就是不讓孩子「思考」,於是我們長大之後,通常說得很多,想得很少,懂得很貧乏。

  我相信,從小讓孩子做環保,是一件很好的生活教育,但方法上似乎可再斟酌。首先,生活教育不是強迫式教育,硬生生要求孩子吸收我們大人公認的好行為。這樣的方式,很像我們以前的勞動服務,試問:它真的給了我們什麼?

  其次,生活教育也不該流於形式,每星期做二天環保,其他五天是不是什麼都不必做?或者環保本來就是一曝十寒的口號?其實孩子需要的是「隨機教育」,比方說,出去郊遊的時候,能把隨身所帶的垃圾一一打包,放進垃圾筒,這樣的「以身作則」,就是一種隨機教育,從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如此的教育效果,遠遠超過所有的形式教育。

  孩子真心喜歡的是趣味的教學方法,一如「卡通」或是「兒童劇場」,將想教給他的生活習慣,揉成一齣活潑、生動、有趣的戲碼,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這樣才能烙印深深,成為孩子真正的技巧。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