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兩千萬年 長江白鱀豚可能已絕種

標籤:

【大紀元12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於國香港十三日電)由六國科學家組成的二零零六長江淡水豚類考察隊,經過二十五天長程調查後仍無法找到白鱀豚。據報導,專家證實長江水質惡化已不再適合豚類生存,如果不能有效挽救白鱀豚,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人類消滅的鯨類物種。

據廣東「南方都市報」報導,這個國際考察隊十一月初開始長江淡水豚類考察,這項行動被認為是這個僅生存在長江中的世界最瀕危大型哺乳動物暫時免於滅絕一線生機。

不過,報導說,考察隊經過二十五天、從宜昌到上海一千七百公里長江中下游都沒有發現白鱀豚。

考察前,科學家們估計現存的白鱀豚不到五十頭。國際動物學界公認,如果一個種群數量下降到五十以下就很難挽救。

考察隊員由中國、美國、瑞士、日本、英國、德國六個國家科學家及觀察員組成。考察船使用全球定位系統,日本水產工學研究所鯨類聲學專家赤松友成博士帶來世界上最先進的聲學監測設備,方圓三百公尺以內白鱀豚發出的聲音都能監聽到,並且可錄音可以反覆收聽,可惜都失望。

報導指出,專家並發現長江裡已經沒有多少浮游生物了,很有可能長江的自然水動力特徵與自淨能力已經失去,水裡已經完全不適合豚類生活了。

事實上,造成白鱀豚種群數量迅速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長江環境的急劇惡化。專家說,近十年對長江的無節制開發和利用加劇,這條河流能否繼續承載白鱀豚的生存和繁衍令人懷疑。

報導說,一九八零年代初,白鱀豚的種群數量尚有約四百頭,到一九九零年約兩百頭,一九九四年以後就不足一百頭。

最後一次有人目睹過白鱀豚是在今年四月二十七日,但沒有留下任何證據。

專家表示,如果不能有效挽救白鱀豚,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人類消滅的鯨類物種。另外有兩種淡水豚亞馬遜河豚和恆河豚都生活得很好,牠們都生活在人跡罕至甚至是沒有人煙的地方。

科學家宣布,白鰭豚可能已成為被人類滅絕的首種鯨類。(AFP/Getty Images)

相關新聞
3大污染源齊放毒 長江患「早期癌症」
三峽庫區不良貸款連年增加  產業空虛化
四川高溫旱災再引發三峽工程辯論
長江污染 500多個城市飲水受威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