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性新聞

窮人難出頭 中國社會成跨代貧窮

【大紀元2月1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日電)中國大陸貧富不均問題嚴重,據調查,如果父母屬於貧窮階級,在中國當前失衡的教育政策下,子女要透過教育等手段來翻轉命運十分困難。 「不是我沒有努力,而是窮人的孩子幾乎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雖然才二十一歲,成都姑娘小陳卻已開始憤世嫉俗。

自父親在一九九五年病逝後,小陳與母親相依為命,每月靠著人民幣三百二十元(新台幣約一千三百元)的「低保金」維持生活。

低保金是中國政府發放的一種補貼,對象主要包括未成年、老年、重殘以及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的「三無人員」等特殊困難人員。

二零零五年八月,小陳在親戚資助下自四川大學畢業,卻在求職時四處碰壁,至今沒有找到工作。小陳說,「也許改變我命運的最大可能只有中彩票(彩券)……」。

北京「瞭望」周刊報導,成都市有關部門最新調查,當地公務員中,父母是「進城務工人員」的比例最小,僅佔百分之二點八,父母是「普通職工」的佔百分之二十六,父母是「公務員」的比例最高,達到百分之三十三點三。

據調查,當地公務員希望子女「當公務員」的高達百分之二十八,希望子女「當普通職工」的僅百分之一點五,希望子女「當進城務工人員」的為零。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員胡光偉認為,當前中國教育的公平性失衡,是造成「代際繼承效應」增強的重要因素。

據統計,二零零四年成都、重慶、西安城市居民的教育費用支出增長達百分之二十以上,遠遠高出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性支出的增幅。

據成都城市調查隊調查,教育支出已經佔低收入家庭消費支出的百分之十九,僅次於食品支出。其中百分之四十的低收入家庭認為,當前生活最大的困難是「教育費用高,無力承擔」。

報導分析,當前中國的城市底層族群靠個人努力改變命運的難度加大,子女透過教育、就業等正常管道進入更高社會階層的難度也愈來愈大。父母職業、家庭收入、家庭社會關係等因素對個人發展的影響明顯增強。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長石英則表示,當前中國社會階層分化的難題,主要是社會底層的人群日趨定型,缺乏改變自己命運的管道和機會,難以實現公正、合理、開放的向「上」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