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生活之謎 人骨密碼揭秘

人氣 19
標籤: ,

【大紀元2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昱婷南縣報導〕台南科學園區文化遺址近年出土上千具先民骨骸,研究單位初步發現一千到兩千年前的五間厝南及大湖遺址部份骨骸肱骨骨折,脛骨摩擦痕,但有治療現象,意味當時有完善社會組織。另牙齒磨損嚴重,可能是當時食物粗糙,或是依文獻推斷有嚼檳榔的習慣。

南科文化遺址為國內規模最大,涵蓋數百年到五千年前的文化層,但研究人員一直進行搶救,根本無暇做研究,一直到最近,史前館才開始針對先民骨骸提出專題研究計畫。

經千百年土壤的封存,如今所能看到的只是有限的骨頭排列,但新墨西哥大學生物人類學博士候選人林秀嫚表示,從型態學分析,這些骨頭其實告訴後人,老祖宗們是誰,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所謂型態學,是從遺骨的外形、體形以及牙齒、骨頭等進行專業觀察及判定。

社會互助 會治傷病

林秀嫚是國內考古學界專攻型態學的第一人。(記者王昱婷攝)

首先是基本的年齡、性別判定。林秀嫚表示,文化遺址中的骨骸保存,大人比小孩容易,但也要視當地的土壤是否適合。在南關里挖掘出來的骨骸,二十歲以上及二十歲以下各佔一半,年紀最大的大約四十歲。

又如一千到兩千年前的五間厝南及大湖遺址發現有治療現象的骨頭,林秀嫚說,這些骨頭並未移位且癒合,可能顯示當時的社會組織有互助行為,才能幫助受傷者存活。

牙齒磨損 極少蛀牙

考古隊長朱正宜表示,他們同時發現這些老祖宗的牙齒磨損程度比現代人嚴重許多,推估年紀約四十歲的牙齒的琺瑯質都掉落。這有兩種可能原因,一是當時的食物粗糙,比不上現代人精緻,另一種從文獻推斷,可能跟嚼食檳榔有關。不過老祖宗的牙齒除了嚴重磨損外,卻很少發現蛀牙。

在DNA檢測上,林秀嫚說,台灣先住民被認為是南島語族的一部份,而南島語族的DNA有特別的控制區段,我們可以從老祖宗的骨頭,檢測與現代人有那些關聯,更有助於建構南島語族的社會面貌以及人體秘密。

生前健康狀況 看骨頭顏色便知?

〔記者吳俊鋒、王昱婷/綜合報導〕對專業且資深的「土公仔」而言,從骨骸呈現的色澤,即能判斷死者生前的健康狀況,也算是身體密碼。不過,骨科醫師說,活人的骨頭都是白色的,倒是死後人骨會因為棺木及陪葬品的影響,顏色會改變。

從小就跟著親友實習土殮葬儀的段榮,參與「撿骨」工作迄今超過四十年,他根據脊椎與肋骨清洗後呈現的色澤,加上事後與往生者家屬閒聊中歸納,有套獨特的看法。

段榮表示,最佳狀態的骨骸為白紅色。如果死者生前長期服用西藥,或者注射針劑,就會比較黑,也不夠堅實,類似骨質密度疏鬆,甚至西藥嚴重過量的,好像要化成灰的觸感。

此外,雖然求診的是中醫,但若沒有對症下藥,骨頭色澤也會較為暗沈。

就段榮的看法,骨骸顏色從白裡透紅、白、黑、黑得發青等漸層分級,至於身體的病痛狀況,則要從五臟六腑對照的位置來判斷。

依照段榮的解讀,較暗沈、青黑的骨骸色澤,若是局部呈現,就依對照位置,判斷那個內臟器官機能不佳,或者出現病痛。如胸腔位置的骨骸發黑,可能心臟出現問題。

不過段榮強調,下葬位置潮濕,甚至浸水,也會讓骨骸轉黑,若受環境因素影響,色澤變化是全面性的,而非局部。

奇美醫院骨科醫師郭明陽說,即使服用藥物再久的人,一進開刀房,骨頭都是白色的,藥物不會使骨頭染色。而死後人骨會因為棺木及陪葬品的影響,顏色會改變。

郭明陽表示,如果人死後的骨骸硬質骨厚度很高,代表這人生前很健康。也就是說,死後骨頭顏色會因外力而改變,但骨頭的硬度不會,可以非常科學的解釋一個人生前是否健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幼齒奧黛莉 擊潰蘇菲總統牌
扁:條件若成熟 2007新憲公投
2006年宗教懸疑小說帶領風潮
吳鳳紀念公園木馬車  見證台灣林業發展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