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天文奧賽競技 追星在望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台灣一直無緣參加的天文國際奧林匹亞競賽,今年將有重大突破;國內天文學者最近獲得教育部承諾支持,將爭取成為天文奧林匹亞競賽觀察員,下半年將在全國徵選優秀國、高中生組隊,明年正式參加國際天文奧林匹亞競賽,「追星」有成甚至可獲得保送升學優待。

國際天文奧林匹亞競賽自一九九六年於莫斯科創辦,初期以相當重視國防科技的共產主義國家為主,近年擴展至歐美及亞洲民主國家,已有超過廿多個國家參賽。

國內天文學界一直希望能參賽,但缺乏官方支持且組隊困難,今年新年前,中央大學天文所葉永烜等部份天文學者向教育部中教司簡報爭取支援,獲得教育部承諾「大力支持」,將由國內學界組隊申請正式加入國際天文奧林匹亞競賽。

葉永烜表示,由於來不及參與5月中國於北京舉辦的天文奧林匹亞邀請賽,將先請學者以正式觀察員身分,到預定8月在印度舉辦的亞太奧林匹亞競賽觀摩,最快下半年起,就會著手甄選國內高中生組隊集訓,初期先以天文科學營隊方式受理學生報名甄選,希望明年就能正式參加天文國際奧林匹亞競賽。

如果一切順利,在國際奧林匹亞現有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天文六大項目,台灣都將成為參賽國家,可望帶領台灣天文教育跨進一大步。

為鼓勵中學生對於天文科學的興趣與研究,教育部中教司司長陳益興指出,教育部將配合著手修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保送升學辦法」,建立學校、縣市到全國性的公開甄選程序,甄選全國「追星」高手代表台灣出賽,同時增設國際及亞太天文奧林匹亞競賽得獎學生,也可保送或加分升學大學校院,並可獲得獎學金等獎勵的辦法。

空有設備 卻乏天文課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國內估計已有上百所中小學設有天文觀測台或星象望遠鏡設備,但學者指出,目前國內天文課程不僅教學時數太少,且偏重紙筆教育而忽略觀察能力,甚至連最基本的望遠鏡介紹,都從高中課程中被刪除,台灣學生要在國際中取得好成績恐怕不容易。

「數學公式可能艱澀難懂,但一顆天上閃爍的星星,一眼就可以勾起人類對天文地理的好奇與憧憬,天文就是啟發人類對科學興趣的一扇窗!」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一語道出天文科學的迷人之處,從中華衛星到流星雨、日月蝕等特殊天象的牽引,國內存有一股天文熱,興建天文台的學校越來越多,學生天文社團也如雨後春筍不斷成長,「追星」族群越來越龐大,但在學校正式教育中,天文教育卻是明顯不被重視的一環。

和其他奧林匹亞競賽著重紙筆考試不同,國際天文奧林匹亞競賽分有「理論」、「觀察」、「實務分析」三個考試項目,不僅需要物理理論及天文時事紙筆測驗,也必須觀察天文星象及進行數據分析,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

曾觀摩國際天文奧林匹亞競賽的台北天文館組長陶蕃麟坦言,受到升學考試限制,目前國內國、高中地球科學課程,較偏向傳統天文學理的教導,對於實務操作與天文解析,嚴重不足。

台北市南港高中教師王靖華指出,目前高中必修課程中,只有在高一「地球科學」中,有部分章節教到天文科學,總計不超過八至十小時,國中則採取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天文的課程內容更是少得可憐。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