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建設互信基礎 有三大問題待解決

標籤:

【大紀元3月2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二日電)俄羅斯總統蒲亭訪問中國,中俄簽署聯合聲明,雙方將加強能源合作,吸引了外界矚目。不過,北京「瞭望」週刊刊文指出,中俄發展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設互信基礎,還有三大問題有待解決。

文章披露,中俄雙方高層領導已達成共識,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深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都是兩國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今後,雙方將更加重視建設中俄之間「互信基礎」的問題。

首先,中俄政治關係「上熱下冷」。近年兩國高層交往頻繁,但民間來往卻不多,相互了解不夠。尤其是隨著國際形勢及兩國國力消長的變化,一部分俄羅斯人開始擔心中國強大後會對俄羅斯構成戰略威脅,也擔心中國的經濟擴張、人口擴張,還害怕中國未來會奪回歷史上被迫失去的領土。

其次,中俄經貿合作水準,與雙方的政治關係相比,很不相稱,也不符合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要求,例如雙邊貿易額雖然在去年已達到兩百九十一億美元,但距離二零一零年六百億至八百億美元的目標,還有很大距離。

再次,中俄現有油氣合作一些大型項目落實困難,例如雙方一致同意增加陸路石油貿易,預計使俄羅斯通過鐵路向中國輸出石油的總量,在二零零五年達到一千萬噸,爭取在二零零六年達到一千五百萬噸,但是依據俄羅斯「後貝加爾–滿洲里」海關年初公佈的數據,去年俄羅斯遠未完成鐵路輸送原油計劃,預定的七百萬噸原油,實際只出口了五百一十八萬噸。

同時,俄羅斯建設向遠東輸油管道「泰納線」的論證工作受阻,原因是俄羅斯一些人士指此一管道將破壞生態環境,反對這個方案。

不過,文章指出,蒲亭已表示堅決支持修建「泰納線」,並已重申俄羅斯將在今夏開始「泰納線」一期工程建設,預計二零零八年完工。

相關新聞
普京本月下旬赴華進行國事訪問
普京等俄羅斯要人星期二訪華
普京訪華前夕 俄媒體報導中共威脅論
普京抵達北京 中俄能源問題受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