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巫石吉: 「上天有眼,暫時不語」

托爾斯泰說:「上天有眼,暫時不語。」他也是一位熱愛老子與熟讀【道德經】的智者,不只是一位文學家,一位智者與富有哲理的思想家。

歌德在【浮土德】這本巨作中說到:「這世界對追求理想的人並不沈默。」「我要堅定生活在塵世間。」

老子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箴言:「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可以想見托爾斯泰透過熟讀【道德經】後咀嚼出新智慧箴言,才說出盪氣迴腸的名言:「上天有眼,暫時不語。」

  歌德筆下的浮士德透過自然,讓自己安詳而漸漸淡忘,終於走出痛苦的過去後,他開始另一個追求,那就是永恆的美—藝術。

  從思索到完稿,歌德幾乎用了六十年才完成【浮士德】的。很明顯可以看出,在處理追求永恆之美與社會實踐時,歌德的筆法與思想,都比以前創作老練深厚許多。

  歌德是用浮士德透過魔法喚出希臘神話中的天下第一美女海倫,並與之結婚的比喻手法來鋪陳的。這樣的婚姻按理來說,跟浮士德有高度的理想性格,海倫又是永恆之美,其實是很配襯的,但後來還是幻滅了。

  歌德用了非常高明的暗喻來處理這種幻滅,那就是浮士德開始說出類似「心靈不看過去和將來,只有現今!」海倫接著答:「這就是我們最幸福的時辰。」

  然後他們生下一個兒子:「跳到堅固的地面,卻被地面反彈到空中,觸到屋頂。」海倫憂慮的說:「你可以跳,但是不要飛。」然後跟浮士德說:「他集合了我們兩人。」

  最後這孩子說:「我不願長久的留在地上。我要去尋找最難得到的東西。」

  孩子浪漫的選擇了戰爭,並死在戰場上。(隱射浪漫時代的詩人拜倫)

  海倫悲傷的說:「美和幸福是不能長久並存的!」然後跟浮士德分開了。

  歌德透過這一幕表達美的瞬間感受激情、是徹徹底底不能平凡的,古人說:「天道忌盈。」因此完美不可能長久,只能跟幸福擦肩而過。

歌德在人生一切經驗,不管是愛情、美、社會實踐甚至是道德宗教的追求中,都承認自有其價值與意義,也承認一定會經歷自我的幻滅,最終,每一個幻滅無非都是讓人看見「上天有眼,暫時不語。」

  但他卻肯定在經歷幻滅之後,不是虛無頹廢,而透過恩寵與老天靈遇。

  歌德沈澱自我反省歷史,能不落入虛無,反而寫出浮士德精神,肯定人世一切向善的努力與最終的因果報應,未嘗不是從一個偉大時代中洞見自我實現的真意。

在很多人的想法裡,寧可用六十年的時間賺錢享受人生,為何跟自己過不去,花掉人生最寶貴時間,嘔心瀝血逐步寫完一部詩劇經典【浮士德】,這人不是愚者就是太閑的人,可歌德不是啊!他不是愚笨的人,而是心靈層次極高的智者,古人說:「智者不愚,不足為智;愚者不智,不足為愚。」似乎說到歌德的心坎裡了。

虞書說:「詩言志。」志高則其言潔,志大則其辭弘,志遠則其旨永。似乎,歌德在詩裡表達的是宏觀的積極人生,其形而上的哲學思維凌駕在當代保守想法有非常遙遠的距離。君子貴慎獨,曾文正公說過:「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用在歌德用六十年時間寫下【浮士德】詩劇,恰如其分,純屬妙不可言。

曾文正公也說過:「精神專一奮苦數十年,神將相之,鬼將告之,人將啟之,物將發之。」又說:「技之精者,不能兩工,苦思專一,可與天通。」彷彿就在闡明一件事:「詩言志,有志者事竟成。」

馬英九的祖父名叫馬立安,少時家境貧寒,他本人幾乎没有讀過書。

但馬立安是一個極其勤奮聰明的人,有膽有識,頗有頭腦。平常,他除了經營家裡的農活,還做點小生意,漸漸積累了一點資本。他學會了一宗製鐵生意,待稍稍有了一點錢之後,在家鄉開了一間手工作坊,主要是幫鄉里補鍋。

馬立安顯然是趕上了這班快車,没幾年,小小的補鍋作坊便擴大了,發展成為一間製鍋廠。所產的鍋,行銷衡陽、湘潭以及長沙等地區,銷路十分好,也因此財源廣進。

馬立安很有經營頭腦,他有了錢之後,便將這些錢轉投資。他看到新興的大米加工業很有潛力,便決定投資建立一間大米加工廠。這一步走得非常之準,他的加工廠開業以後,鄉親排著隊前來加工。請的工人工錢非常之低,經濟效益卻是非常之好。

他做的都是民生企業,所以財源廣進,幾年時間,便成了當地的首富,成了大名人。

馬立安雖然没有讀過什麼書,可有著極善的一面,以前,自己過著窮日子的時候,受過鄉村鄰里的恩惠,現在自己發達了,便飲水思源,知恩圖報。他開始廣結善缘,廣施善舉。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還非常落後。道路不通以及教育落後,是鄉村貧窮的兩大原因。於是,馬立安一方面拿出大筆的錢爲鄉親們架橋修路,同時,又拿出很多的錢扶貧助學。據說,僅花在這些善舉上的錢財,差不多就是他整個家業的一半。寺門前的渡口,爲馬立安當年捐資所建,直到今天,人們仍然在使用。

正因為如此,馬立安便有了一個馬大善人的名聲。名聲對於馬立安並不那麼重要,更為重要的,他是想以善立家。特别制定一個家訓共十四個字,是一副對聯:「黄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

富有激勵人心且頗有禪意,馬家事後將這副對聯代代相傳,從馬立安傳到馬鶴凌,又傳到馬英九。

【大學】中有一段話說得好:「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這就把讀書與修身、齊家、治國的關係說得十分清楚明白了。所以在中國的家訓中,讀書始終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在馬英九台北市的辦公室裡,無論什麼人走進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副對聯「黄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異常醒目,似乎也時時提醒馬英九要「以善為本,以書為根。」

今天馬英九的德望日隆,除了自己努力進取,廉政愛民,慎獨勤儉之外,最重要的是「以善為本,以書為根」的觀念深根在馬英九的身上,不僅影響馬英九的家人,且會生生世世影響台灣的中國人,畢竟,做善事是非常好的行為,古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再來談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完成於1808年法軍入侵的時候,第二部則完成於1831年8月31日,那時他已83歲高齡。這部不朽的詩劇,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

就歌德與發展的創作體系而言,有學者指出其基點概括為三維世界,即神、人、魔。一般而言,人之存在,若依據神的旨意,通過奮鬥,即可達於天堂;反之,若合流於魔,墮落於感官淫樂,即會淪於地獄。因此,人間的事,不可貪戀於感性之階段,必有一番柏拉圖式的超越,也就是說,必然有精神層次的歸屬,或有可能,昇華到靈魂世界的層次。

這種類似黑格爾式的「螺旋上升」,每每放棄對於人之主體性的追求,而達於「絕對精神」,就其階段論而言,人,或可以非人之超越,實在是一種瓶頸,突破了方可達於異化。僅就人本身的位置而言,浮士德的人性,其實恰恰在於他的「善、惡」並包。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道出了人類存在之繁複矛盾的性質。

忽然間對於歌德創作【浮士德】這部詩劇,花一甲子的時間所凝聚寫出的人生哲學思維,與尼采所說的:「強力意志」,可說不謀而合,或者與酒神理論的哲學思維,也無不可,似乎文學藝術追求到最後,就是探索生命意義的哲學思維,以及生命本質的終極目標:「永恆生命。」

生命不能不朽,因為他會腐化,會蒼老生病到死亡,可我們別忘了,這裡的生命正是前蔣中正總統說的:「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如此,似乎很能貼切的說明歌德創作【浮士德】長期苦心創作的深意,他用畢生生命換來經典詩劇【浮士德】,而【浮士德】也象徵他的精神一般與天地宇宙同為一氣。

聯想起大思想家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言猶在耳,然字裡行間的深意,似乎在強調一種精神意志,一種永恆的精神生命,一種不朽的靈魂輪迴。

托爾斯泰說:「上天有眼,暫時不語。」讓我聯想到歌德的【浮士德】,想起尼采不凡的哲學思維,想起馬英九家訓「黄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以及許多可歌可泣的聖賢靈魂,其寓意深遠,默默在夜深人靜的雨中書寫出心中偶感,分外真誠真實真切,像在道出靈遇聖賢的感應後,感通無極時空,也似乎在為往昔聖哲們傳遞真正的絕學,只能以佛經所言:「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來詮釋我心中偶感。

在雨中,孤獨的雨中偶感,份外寧靜致遠,彷彿時空在剎那間已成永恆。

透過托爾斯泰說的:「上天有眼,暫時不語」的意涵嗎?只待後人靜靜思索當中的玄妙精深之處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