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墾丁圈養復育 梅花鹿棲地 驚見5副獵具

【大紀元4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芳綺/屏縣報導〕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圈養復育的梅花鹿,近幾年成功在野外生長,不過,墾丁國家公園警察隊陸續在籠仔埔草原查獲五副梅花鹿獵具,滿州鄉也頻頻傳出鄉民拾獲鹿頭事件,甚至還有鏢客以鹿茸藥酒詐騙光客,野外鹿群的生機正面臨龐大壓力。

墾管處委託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主任裴家騏研究調查梅花鹿野外生存現況發現,野放梅花鹿適應力很好,且成功自然繁衍,多是平均八至十頭的小群聚集,活躍在小尖石山至鵝鑾鼻半島埔頂籠仔埔草原,和滿州永靖山區一帶。

然而,野外鹿群的生活面對人為獵殺、家犬追捕、羊群競食,成長已成停滯狀態,最近竟還頻頻傳出籠仔埔草原一帶,有人趁梅花鹿夜晚覓食活動時,在梅花鹿常走路徑設下鋼絲繩索的陷阱捕捉。

墾丁警察隊長劉國信表示,一、兩個月來,該隊在籠仔埔草原陸續拆除五副梅花鹿獵具;不過當地居民也反駁,梅花鹿踐踏農作物令他們蒙受損失,才會設下陷阱捕捉。

另外,滿州鄉也不時傳出鄉民在山區拾獲鹿頭,鹿角保存完整,引來收藏家高價競購,叫價一萬五千元至兩萬元不等。

裴家騏表示,公鹿每年都會脫換鹿角,鹿角最長可到七十公分,鹿角用途多,既可觀賞用,也可作為刀架擺飾,的確是市場上很受歡迎藝術品,鹿茸也取自公鹿。

當地保育人士憂心表示,由於鹿頭和鹿茸獲利狀況都不錯,可能引發梅花鹿獵殺潮。

裴家騏解釋,梅花鹿死亡原因很多,必須以鹿隻屍體研判為準,一般除自然死亡外,也有被野外鳥網纏住窒息而死,或鹿角太長被樹藤卡住餓死,若只剩下一堆白骨,可能是鹿群遭受攻擊,逃不掉的鹿就被敵人吃乾抹淨,此外,鹿群在發情期,也會為了爭取與雌鹿的交配權,兩相「鬥角」而喪命。

未列入保育動物 危機四伏

墾管處強調,梅花鹿雖並未列入保育動物,但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禁止狩獵或採集撿拾,民眾切勿以身試法。裴家騏則是強調,若不將梅花鹿列入保育動物,一旦離開墾丁國家公園的保護傘外,人人得以誘捕,危機四伏。

(http://www.dajiyuan.com)